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张之洞撰写《劝学篇》的政治动机与当时新旧两派的斗争有何关联?

张之洞撰写《劝学篇》的政治动机与当时新旧两派的斗争有何关联?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

问题更新日期:2025-08-03 10:49:04

问题描述

张之洞生活在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新旧两派斗争激烈。旧派守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张之洞生活在晚清内忧外患的时代,新旧两派斗争激烈。旧派守旧排外,维护传统纲常;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劝学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其政治动机与两派斗争紧密相连。

  • 调和矛盾,维护统治:新旧斗争威胁清朝统治,张之洞撰写《劝学篇》试图调和矛盾。他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在维护封建纲常伦理的基础上学习西方科技。如“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既满足旧派维护传统的要求,又顺应新派学习西方的趋势,以维护清朝统治。
  • 抵制激进,引导改革:新派中的激进者主张全面西化,冲击封建制度。张之洞写《劝学篇》抵制激进思想,引导改革方向。他强调中学的主导地位,防止改革偏离封建轨道。在教育改革上,他虽倡导学习西学知识,但仍注重传统经史教育。
  • 争取支持,巩固地位:新旧斗争中,张之洞为争取各方支持、巩固自身政治地位而写《劝学篇》。对旧派,他强调对传统的坚守;对新派,他展示开放学习西方的态度。这样能平衡各方利益,获得更多支持,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

总之,《劝学篇》是张之洞应对新旧斗争的政治产物,体现了他复杂的政治动机和在时代变革中的政治智慧。

相关文章更多

    张之洞在镇压义和团运动中的角色是否导致其政治声誉受损? [ 2025-07-30 10:40:10]
    张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在义和团运动期间,他积极参与

    《劝学篇》中的“三纲”思想如何体现张之洞对传统伦理的坚守? [ 2025-07-28 17:46:44]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通过重构“三纲”体系,将君臣、父子

    为什么《劝学篇》被译成英、法文出版,并在纽约改名为《中国唯一的希望》? [ 2025-07-28 17:43:16]
    《劝学篇》由张之洞所作,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对当时中国变革有重要

    张之洞与李鸿章同为洋务派领袖,二者在治国理念上有哪些显著差异? [ 2025-07-28 10:58:25]
    张之洞与李鸿章均为晚清洋务派重要领袖,在推动近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

    张之洞如何通过《劝学篇》调和传统文化与近代化之间的矛盾? [ 2025-07-28 10:50:27]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以“中体西用”为核心,通过分层融合策略平衡传统伦理与近代技术需求,

    《劝学篇》在洋务运动中扮演了怎样的思想纲领角色? [ 2025-07-28 08:54:12]
    《劝学篇》由张之洞所著,于洋务运动后期问世,它在洋务运动中扮演着关键的思想纲领角色,对运动走向与

    张之洞在教育领域推行师范学堂的举措如何改变了中国传统教育体系? [ 2025-07-28 08:14:28]
    张之洞推行师范学堂对中国传统教育体系的改变意义深

    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为何对《劝学篇》表示赏识? [ 2025-07-28 07:37:24]
    《劝学篇》由张之洞所作,于1898年刊行,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都对其表示赏识,背后有着复杂的

    张之洞的死因是否与清末摄政王载沣的政治矛盾直接相关? [ 2025-07-28 05:18:49]
    张之洞是晚清重要的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要探讨其死因

    为何后世对《劝学篇》的评价存在“维护封建统治”与“推动近代变革”的争议? [ 2025-07-28 01:23:19]
    《劝学篇》是张之洞于1898年撰写的重要著

    张之洞病逝后,清廷对其追谥“文襄”体现了怎样的历史评价? [ 2025-07-25 09:55:19]
    张之洞获谥“文襄”反映了清廷对其洋务贡献与边疆治理的双重肯定,折射出晚清改革派的历史定

    刘坤一与张之洞联名上疏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 2025-07-18 03:33:30]
    刘坤一与张之洞联名所上的《江楚会奏变法三折》,是清末新政时期重要的变革建议,涉

    张之洞遗著《张文襄公全集》中哪些文献最具历史研究价值? [ 2025-07-16 22:53:44]
    《张文襄公全集》涵盖众多文献,深入探究其最具历史研究价值的部分,能助我们了解张之洞

    《劝学篇》中提到的“西学为用”具体包括哪些领域的西方知识? [ 2025-07-13 23:21:51]
    《劝学篇》主张在维护传统制度框架下,吸收西方实用知识以增强国力,涉及技术、军事、教育等多领域。

    为何说张之洞提出的“中体西用”思想是洋务派改革的理论基石? [ 2025-07-12 00:14:30]
    “中体西用”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洋务

    张之洞临终前为何对“东南互保”事件保持沉默? [ 2025-06-29 15:49:32]
    “东南互保”是清末重要政治事件,张之洞作为关键人

    《劝学篇》的出版对清末教育改革和学制制定有何影响? [ 2025-06-27 14:55:21]
    《劝学篇》由张之洞所作,它的出版在清末教育领域产生重大影响,为教

    《劝学篇》对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启蒙产生了哪些双重影响? [ 2025-06-12 12:40:01]
    《劝学篇》由张之洞所作,在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引起广泛关注,对当时的知识分子

    大学士张之洞病逝的具体日期为何存在10月4日与10月5日两种不同记载? [ 2025-06-07 05:43:49]
    大学士张之洞是晚清重要政治家、洋务派代表人物,其病逝具体日期存在10月4日与10月5日两种记

    张之洞和袁世凯在此次官制调整中被如何调动?这对清末政局有何影响? [ 2025-06-05 06:05:18]
    在清末官制调整中,张之洞和袁世凯的调动情况及对政局影响重大。1907年,张之洞和袁世凯被调入军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