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共谈判期间,国民党妄图通过军事施压来获取更多利益,中共以“针锋相对”策略有力回击,维护自身权益与和平大局。以下从几个方面阐述中共的应对之策。
军事自卫反击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进犯,中共军队坚决进行自卫反击。例如上党战役,1945年9月,阎锡山部在日军接应下进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长治地区(古称上党郡)。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奋起反击,歼灭来犯之敌3.5万余人。此役打击了国民党的嚣张气焰,有力支持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表明中共不会在军事威胁下屈服。
战略战术调整
中共根据战场形势及时调整战略战术。在面对国民党军队的大规模进攻时,采取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的方式。不与敌人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消耗,而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如在一些地区,中共军队化整为零,利用熟悉的地形开展游击战,不断骚扰和打击敌人,使国民党军队疲于奔命,难以实现其军事目标。
群众动员支持
中共积极动员群众,形成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在解放区,通过土地改革等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支持。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军队提供物资和情报支持。在国民党军队进犯时,群众坚壁清野,让敌人得不到补给。同时,民兵组织配合正规军作战,形成了全民皆兵的态势,极大地增强了中共应对国民党军事施压的能力。
舆论宣传斗争
在舆论方面,中共揭露国民党的军事挑衅行为。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标语等多种形式,向国内外宣传国民党破坏和平、挑起内战的真相。让广大民众了解到中共是为了和平而努力,国民党是军事施压的制造者。这不仅争取了国内民众的支持,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和同情,对国民党形成了舆论压力,使其在军事和政治上都陷入被动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