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瞿秋白主持创办中共第一份日报《热血日报》,揭露帝国主义暴行,其办报过程遭遇租界当局政治打压、舆论围剿及生存威胁。
一、租界当局的直接压迫
施压手段 | 具体表现 |
---|---|
法律威胁 | 工部局以“扰乱治安”罪名通缉瞿秋白,要求报社立即停刊并交出负责人。 |
武力查封 | 派遣巡捕搜查印刷所,没收报纸、设备,逮捕排字工人,迫使报社多次转移办公地点。 |
舆论构陷 | 通过《字林西报》等外媒污蔑《热血日报》为“赤化宣传工具”,煽动公共舆论抵制。 |
二、多重环境挑战
-
政治风险加剧
报社成员被列入租界“黑名单”,编辑记者需频繁更换笔名、住所;瞿秋白本人因通缉被迫隐蔽工作,白天撰稿、深夜改稿。 -
经济与技术困境
- 资金短缺:依赖党员捐款及义卖筹款,印刷纸张常被垄断商断供。
- 设备简陋:仅有2台手摇印刷机,遭破坏后需秘密修复(如表所示)。
-
内容审查与反制
租界审查员每日拦截敏感报道,瞿秋白采用隐喻(如“狼狗”代指巡捕)、多版本印刷等策略突破封锁,导致80%初版内容被删减仍坚持发行。
三、外部势力联合干预
英、法、日等国领事向北京政府施压,要求取缔“煽动性报刊”;青帮分子受雇袭击报童,阻断发行渠道,导致单日最高损失超2000份报纸。
四、历史数据与影响
《热血日报》仅存刊24期,日均发行1万份,瞿秋白撰写超20篇社论,最终因“危害租界安全”被永久查封,成为中共早期宣传战的关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