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及国共内战期间,蒋介石政府针对重大军事失利或政策失误,对部分指挥官及行政官员进行职务调整,以下是具体案例整理:
时间 | 事件/背景 | 责任人 | 职务调整内容 |
---|---|---|---|
1938年6月 | 花园口决堤引发民众伤亡 | 商震 | 调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职务 |
1944年12月 | 豫湘桂会战溃败 | 汤恩伯 | 撤第三十一集团军总司令职 |
1948年9月 | 济南战役失守 | 王耀武 | 解除第二绥靖区司令官职务 |
1948年10月 | 辽沈战役失败 | 卫立煌 | 东北剿总职务遭查办 |
1948年11月 | 金圆券改革失败 | 翁文灏 | 辞去行政院院长职务 |
1948年12月 |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失利 | 刘峙 | 撤销徐州剿总总司令职 |
1949年1月 | 东北战局全面崩溃 | 陈诚 | 解除东北行辕主任职务 |
1949年4月 | 长江防线失守 | 汤恩伯 | 京沪杭警备总司令职务调整 |
1949年10月 | 厦门战役失利 | 汤尧 | 撤换东南军政长官公署职务 |
典型事例如豫湘桂会战(1944年)后,因损兵折将达60余万,蒋介石将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副司令长官汤恩伯撤职查办。1947年孟良崮战役整编74师覆灭,总指挥汤恩伯再遭撤职留任处分。1948年济南战役中,守将王耀武兵败被俘后,其所属的整编第二师、第七十三师等部队建制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