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早期发展于中国互联网起步阶段,当时技术和管理经验有限,面临诸多争议和挑战,下面将详细阐述。
技术基础薄弱
早期中国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网络带宽低、速度慢、稳定性差。CNNIC作为互联网基础服务机构,在域名管理和IP地址分配等方面,因技术支撑不足,常出现域名解析延迟、错误等问题,影响用户体验,引发对其技术能力的质疑。同时,要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也面临技术引进和消化的难题。
管理经验缺乏
CNNIC成立初期,互联网行业管理模式和规范尚在探索中。在域名注册管理上,缺乏完善的规则和流程,导致域名抢注现象频发。一些企业或个人恶意抢注知名企业域名,引发大量域名纠纷,CNNIC在处理这些纠纷时经验不足,处理效率和公正性受到质疑。
国际竞争压力
互联网起源于国外,国际上已有成熟的互联网管理机构和规则。CNNIC在早期需要在国际规则框架下争取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权益。在IP地址分配上,国际机构主导分配权,中国早期获得的IP地址资源有限,CNNIC要代表中国争取更多资源,面临强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社会认知不足
当时社会对互联网的认知有限,许多人对CNNIC的职能和作用了解甚少。CNNIC在推广互联网知识和自身服务时面临困难,部分用户对域名注册、IP地址分配等概念模糊,导致对CNNIC工作的不理解和不支持,增加了工作开展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