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置对比
维度 | 主校区 | 晋源校区 |
---|---|---|
必修课程 | 严格遵循省统编教材,注重基础学科深度教学(如数学、物理竞赛辅导体系完善)。 | 同步省统编教材,但增设跨学科融合课程(如“人工智能+传统文化”主题项目)。 |
选修课程 | 提供30+门校本选修课,涵盖奥赛培优、文学社、模拟联合国等传统优势领域。 | 开发15门创新选修课,侧重STEAM教育、编程与机器人实操、国际视野拓展模块。 |
特色课程 | 依托山西大学资源开设“大学先修课”,覆盖经济学、法学等6个学科领域。 | 推行“晋文化研习计划”,联合本地博物馆开展非遗传承实践课程。 |
师资配置差异
-
教师结构
- 主校区:特级教师占比25%,平均教龄12年,学科带头人多参与省级教研课题。
- 晋源校区:青年骨干教师占比40%,35岁以下教师配备“双导师制”(校内导师+山大教授)。
-
教研活动
- 主校区:每学期举办跨年级备课组联席会,侧重高考命题趋势分析。
- 晋源校区:推行“项目式教研”,如开发“黄河生态监测”校本课程,整合地理、生物、信息技术学科。
-
跨校区协作
- 高考核心学科(语文、英语)教师定期轮岗授课,但晋源校区优先保障新高考改革试点班级师资。
补充说明
晋源校区通过“教师成长档案”制度,为青年教师提供更频繁的外出培训机会(年均3次),而主校区侧重教师学术成果产出(近五年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0余篇)。两校区共享山大教育资源,但晋源校区在地方文化课程开发上更具自主性。
(注:以上信息基于公开报道及教育政策分析,具体实施可能因年度规划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