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问答 > 国军精锐德械师在淞沪战场上的伤亡情况有多严重?其战斗表现如何?

国军精锐德械师在淞沪战场上的伤亡情况有多严重?其战斗表现如何?

可乐陪鸡翅

问题更新日期:2025-07-10 09:13:27

问题描述

淞沪会战中,国军德械师作为主力部队承担了关键防线任务。以下通过数据与战例展现其伤亡与作战情况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淞沪会战中,国军德械师作为主力部队承担了关键防线任务。以下通过数据与战例展现其伤亡与作战情况:

部队番号参战兵力(人)伤亡比例主要作战区域持续时间(天)
第87师约12,00075%-80%杨树浦、虹口35
第88师约11,50070%-75%闸北、四行仓库42
第36师约10,80065%-70%江湾、大场28

伤亡特征

  1. 高强度阵地战中,德械师平均单日伤亡达800-1000人,部分连队建制被打残后仍坚持重组作战。
  2. 技术兵种损失尤为突出,战前培养的炮兵观测员、工兵爆破手等专业兵员折损率超过90%。

作战表现

  • 火力运用:利用德制150毫米重炮压制日军舰炮,在八字桥争夺战中摧毁敌军坦克12辆。
  • 战术韧性:第88师524团固守四行仓库4昼夜,以不足400兵力阻滞日军联队级进攻。
  • 协同缺陷:步炮配合存在时间差,10月12日反击战中因通讯中断导致误伤事件。

后勤困境
兵站系统遭日军航空兵重点打击,德械师单日弹药消耗峰值达1200吨却仅能补充30%,士兵常持中正式步枪与三八式步枪混用。

现存战史档案显示,德械部队在人员、装备双损耗超60%的情况下,仍维持战线至战略转移命令下达,其作战效能远超同期其他部队。

相关文章更多

    血肉长城:1937年淞沪会战终结日纪实 [ 2025-06-30 08:30:02]
    1937年11月12日,持续三个月的淞沪会战落下帷幕。这场战役

    淞沪会战结束时的国际形势如何?蒋介石的“国际联合阵线”预言是否实现? [ 2025-06-15 19:42:28]
    淞沪会战结束初期,国际社会对日本侵华行为

    桂军等地方部队在淞沪会战中的表现如何?为何伤亡率极高? [ 2025-06-11 23:07:46]
    1937年淞沪会战期间,桂军等地方部队以血勇参战,但受制于装备、战术及战场环境,最终付出惨痛代

    淞沪会战中中国空军使用落后装备与日军航空兵对抗时经历了哪些艰难时刻? [ 2025-06-09 08:53:38]
    淞沪会战里,中国空军装备远逊日军,在与日军航空兵对抗中遭遇

    为何说淞沪会战中日双方火力差距直接导致了“人海战术”的惨痛代价? [ 2025-06-02 22:53:17]
    淞沪会战中,中日两国在军事装备上存在显著差距,火力强弱分明。这种

    国际社会对淞沪会战结束后的中国抗战态度发生了哪些微妙变化? [ 2025-05-30 18:44:24]
    淞沪会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认知从“短暂抵抗”转向

    淞沪会战结束后的撤退决策对南京保卫战产生了哪些连锁反应? [ 2025-05-25 21:38:48]
    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后的无序撤退导致防御体系崩溃、士气受挫,直接影响南京保卫战的战略

    1931年淞沪战争对孙梅堂的钟表事业造成了哪些影响? [ 2025-05-21 10:09:40]
    1931年淞沪战争的爆发给当时的社会经济带来

    1932年“淞沪抗战”与1937年“淞沪会战”在结局和战略目标上有何本质区别? [ 2025-05-19 07:44:07]
    两次战役虽均发生于上海地区,但背景、目标与结果差异显著。1932年属局部冲突后的有限防御,1

    淞沪会战结束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攻势转向守势的关键节点是什么? [ 2025-04-12 17:22:50]
    1937年11月中国军队撤离上海,标志着

    为什么说“一寸山河一寸血”成为淞沪会战最贴切的写照? [ 2025-04-06 16:06:04]
    淞沪会战以血肉之躯抵御侵略,每一寸土地都浸染着中国军民的鲜血与牺牲,展现了抗战初期的悲

    多伦收复事件与同时期其他抗日行动(如淞沪抗战)有何关联? [ 2025-04-05 16:17:15]
    多伦收复事件发生于1933年7月,淞沪抗战则主要指1

    高志航在淞沪会战中如何开创中国空军击落日机的先例? [ 2025-04-05 14:37:25]
    1937年8月14日,高志航率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在杭州笕桥上空迎战日军,首开中国空

    淞沪会战结束后对中国抗战战略布局产生了哪些直接影响? [ 2025-03-30 20:03:29]
    淞沪会战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战从局部抵抗转向全面战略调整,以下从五个维度分析其影响:影响领域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