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资企业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日益增多,其法律框架对保障中外双方投资者权益至关重要,从多方面营造公平、稳定的投资环境。
准入与设立阶段
- 明确投资范围:中国相关法律通过制定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明确哪些领域允许、限制或禁止外商投资。如在一些鼓励类行业,外资可享受税收优惠等政策,保障外国投资者能在清晰的规则下进入合适的投资领域;对于中方投资者,也确保了一些关键领域的国家利益和自身投资空间。
- 规范设立程序:法律规定了中外合资企业设立的详细程序,包括项目申请、合同与章程审批、登记注册等环节。这种规范性使双方投资者在企业设立过程中有章可循,避免因程序混乱导致权益受损,保障了设立过程的公正、透明。
经营管理阶段
保障方面 | 具体措施 |
---|---|
决策权分配 | 法律规定中外合资企业董事会的组成、职权和议事规则,按投资比例分配董事名额,确保双方投资者都能在企业决策中有相应话语权,避免一方独大。 |
利润分配 | 明确按各方出资比例分配利润,保障投资者的经济回报。同时,规定企业在分配利润前需依法提取法定公积金等,兼顾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投资者的短期利益。 |
信息披露 | 要求企业定期进行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使双方投资者能及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便于做出合理决策,防止一方隐瞒信息损害另一方权益。 |
权益保护与退出阶段
- 法律救济途径:当投资者权益受到侵害时,法律提供了多种救济途径,如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投资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维护自身权益,确保纠纷能得到公正解决。
- 合理退出机制:法律规定了中外合资企业解散和清算的条件与程序,在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合同期满等情况时,双方投资者可按规定有序退出企业,保障投资的最终清算和剩余财产的合理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