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11月,里根政府提出该方案,核心是要求美苏全面销毁欧洲中程导弹,以应对苏联SS-20导弹部署引发的核对抗危机。
时间与核心主张
时间节点 | 主要内容 |
---|---|
1981年11月 | 里根正式提出“零点方案”,主张美苏双方彻底消除在欧洲部署的射程500-5500公里的陆基中程导弹。 |
历史背景分析
1.冷战军备竞赛升级
1970年代末,苏联开始在欧洲部署SS-20中程导弹,其携带3枚分导核弹头、射程覆盖西欧全境,直接威胁北约安全。北约国家认为需采取反制措施,计划部署美国“潘兴II”导弹和巡航导弹。
2.欧洲核对抗风险加剧
美苏在欧洲的导弹部署导致地区紧张局势升温。若双方持续加码,可能引发类似“古巴导弹危机”的局部核冲突。里根政府试图通过“清零”提案打破僵局,既展示强硬立场,又为谈判留出空间。
3.美国外交策略调整
里根上台后推行“以实力求和平”政策,一方面扩充军备(如“星球大战计划”),另一方面通过军控谈判削弱苏联优势。“零点方案”将责任转移至苏联,若对方拒绝,美国可借机合理化自身导弹部署。
4.苏联的应对与结局
苏联初期拒绝该方案,认为其片面有利于美国。直至1987年,戈尔巴乔夫为缓和关系,最终接受“双零点”框架,双方签署《中导条约》,彻底销毁共2692枚中程导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