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首次地方政府选举后,政党竞争呈现碎片化趋势,非国大传统优势受冲击,地方联合执政成为新常态,政策博弈转向基层化。
一、政党格局:从一党主导到多极竞争
1994年以来,非国大(ANC)长期主导南非政坛,但近年支持率持续下滑。2021年地方选举中,ANC全国得票率首次跌破50%(47.5%),反对党民主联盟(DA)、经济自由战士(EFF)及地方性政党崛起。以下为关键政党表现对比:
政党 | 2016年得票率 | 2021年得票率 | 变化趋势 |
---|---|---|---|
ANC | 55.7% | 47.5% | ▼显著下滑 |
DA | 26.9% | 21.6% | ▼小幅下降 |
EFF | 8.3% | 10.4% | ▲稳定增长 |
地方性小党 | 9.1% | 20.5% | ▲大幅扩张 |
二、地方治理模式转变
- 联合执政常态化:ANC在茨瓦内、约翰内斯堡等主要城市失去绝对多数,被迫与DA、EFF或地方政党组成联合政府。例如,开普敦由DA主导,而豪登省都会区形成“ANC-EFF-小党”的脆弱联盟。
- 政策执行效率受限:多党联合导致决策周期延长,例如住房分配、基建项目常因党派分歧搁置。
三、选民结构分化与议题重构
- 青年选民转向激进派:35岁以下选民中,EFF凭借土地改革、免费教育等主张获得28%支持率,高于ANC的19%。
- 地域差异凸显:西开普省仍为DA堡垒(得票率55.1%),夸祖鲁-纳塔尔省则出现因卡塔自由党(IFP)与ANC激烈拉锯。
四、长期影响路径
- 中央-地方权力博弈:地方政府独立性增强,可能削弱联邦制框架下中央政策权威。
- 政策试验田效应:DA在开普敦推行市场化改革(如公私合营基建),EFF在地方议会推动资源国有化提案,不同模式竞争或重塑全国政策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