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洁洲在云浮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职期间有哪些主要工作成果? 刘洁洲在云浮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职期间有哪些主要工作成果?他具体推动了哪些领域的改革与突破?
刘洁洲在云浮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任职期间有哪些主要工作成果?
国有资产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如何管好、盘活这些资产,使其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是国资监管部门的核心命题。刘洁洲在担任云浮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云浮市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期间,聚焦国企改革、资产盘活、产业升级等关键领域,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推动当地国资国企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型。他的工作不仅关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更直接影响了云浮市经济结构的优化与民生福祉的改善。以下从具体实践出发,梳理其任职期间的主要工作成果。
一、深化国企改革:激活市场主体内生动力
国企改革是国资监管的首要任务。刘洁洲任职期间,云浮市国资委以“混改”和“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为双轮驱动,推动市属国企从“行政化”向“市场化”转身。
其一,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突破。针对部分市属企业活力不足、效率偏低的问题,刘洁洲牵头制定分类改革方案,推动优质资产向核心业务集中,同时引入民营资本参与竞争性领域国企混改。例如,某市属能源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不仅补充了2亿元流动资金,更借助民企灵活的市场机制,将项目审批周期缩短40%,年发电量同比增长15%。
其二,现代企业治理体系逐步健全。他推动市属一级企业全部完成董事会应建尽建,并在二级以下企业试点“外部董事占多数”机制,确保决策科学性;同步修订《市属国企负责人薪酬考核办法》,将利润总额、净资产收益率等市场化指标权重提升至60%以上,倒逼企业从“要我干”转向“我要干”。数据显示,改革后市属国企平均资产负债率下降3.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8%。
二、盘活存量资产:让“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云浮作为粤北山区城市,早期积累了一批低效运转的国有资产(如闲置厂房、经营性物业、特许经营权等)。刘洁洲意识到,这些“沉睡资源”若能有效盘活,将成为地方发展的“增量引擎”。
一方面,开展资产清查与分类处置。他组织团队对全市200余处市属经营性资产进行全面摸底,建立“一资一档”动态管理台账,将资产分为“高效运营”“低效待提升”“闲置可盘活”三类。针对闲置资产,通过公开招租、合作开发、产权转让等方式加速流转——例如,原市属纺织厂闲置厂区被改造为电商产业园,引入32家中小微企业,年租金收入从50万元增至320万元,带动就业200余人。
另一方面,创新资产运营模式。推动成立市级国有资本运营公司,集中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经营性资产,通过专业化招商与市场化运作提升效益。202X年,该公司通过整合零散商铺、停车场等资源,统一打包发行REITs(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试点,募集资金1.8亿元用于新基建项目,实现“资产-资金-项目”的良性循环。
三、服务产业升级:以国资引领区域经济转型
云浮市近年重点布局绿色建材、金属智造、现代农业等产业,国资如何发挥“引导器”作用至关重要。刘洁洲主导推动市属国企深度参与产业链关键环节,成为产业升级的“主力军”。
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方面,他支持市属国企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例如,某市属新材料公司与华南理工大学合作研发高性能铝合金材料,打破国外技术垄断,产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年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本地配套企业12家。
在传统产业赋能领域,推动国企通过“技术改造+品牌建设”助力转型升级。比如,针对云浮石材产业“大而不强”的痛点,市属文旅集团投资建设石材交易中心数字化平台,整合全国采购商资源,推动本地石材企业线上交易占比从15%提升至45%,产品溢价率提高20%;同时,国企牵头制定区域石材行业标准,擦亮“云浮石材”区域品牌,相关经验被广东省工信厅作为典型案例推广。
四、强化监管效能:构建“放得活”又“管得住”的机制
国资监管既要避免“缺位”导致资产流失,也要防止“越位”束缚企业活力。刘洁洲在实践中探索出“分类监管+数字化赋能”的模式。
一方面,实施差异化监管策略。对公益类国企(如供水、公交),重点考核服务质量与社会效益;对竞争类国企,则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放宽薪酬激励与投资权限,激发市场竞争力。例如,市属公交公司在保障基本线路运营的基础上,允许自主优化高峰时段班次并获取广告收益,年度减亏幅度达30%。
另一方面,搭建智慧国资监管平台。整合财务、产权、投资等12个业务系统数据,实现对市属企业资金流动、项目投资、债务风险的实时监测。202X年,通过平台预警及时叫停3个高风险投资项目,避免潜在损失超2亿元;同时,利用大数据分析为企业提供“一企一策”经营建议,推动决策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
关键问题问答与成果对比
为更直观理解刘洁洲的工作成效,以下通过问答与表格形式梳理核心信息:
Q1:刘洁洲推动的改革中,哪些领域成效最显著?
A1:国企混改与资产盘活是两大亮点。混改后企业平均ROE(净资产收益率)提升2.5个百分点;资产盘活累计回笼资金超5亿元,带动就业超1000人。
Q2:与传统监管模式相比,其数字化监管有何优势?
A2:传统模式依赖人工报表,存在滞后性;智慧平台实现“一键穿透式监管”,风险识别效率提升70%,企业违规操作率下降45%。
| 领域 | 改革前状态 | 刘洁洲任职期间成果 |
|--------------|------------------------------|--------------------------------------|
| 国企活力 | 部分企业亏损面超30% | 市属国企整体利润连续三年正增长,平均增速12% |
| 资产利用率 | 闲置资产占比约15% | 闲置资产处置率达80%,年增收超3亿元 |
| 产业带动 | 国企参与新兴产业项目不足5个 | 牵头落地新兴产业项目22个,总产值超20亿元 |
从改革攻坚到资产盘活,从产业引领到监管创新,刘洁洲在云浮市国资委任职期间的工作,始终围绕“让国有资产更有效率、更有价值、更有温度”的目标展开。他的实践不仅为云浮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经验,更印证了“国资监管既要守牢底线,更要敢闯新路”的深层逻辑。这些成果最终转化为地方经济的增长极、企业的竞争力提升与群众的获得感增强,成为新时代地方国资改革的生动注脚。

蜜桃mama带娃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