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环投集团与赤峰市政府签订的“十四五”时期百亿投资项目中,重点推进的水务一体化和环卫一体化项目具体包含哪些内容?
内蒙古环投集团与赤峰市政府签订的“十四五”时期百亿投资项目中,重点推进的水务一体化和环卫一体化项目具体包含哪些内容?这两个项目如何通过系统性布局破解当地水资源管理分散、环卫服务效率不足的痛点?
引言:为何需要“两个一体化”破局?
在“十四五”推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内蒙古赤峰市作为东北地区重要生态屏障,长期面临水资源分布不均、城乡供水标准差异大、环卫设施多头管理等问题。传统模式下,水务部门各自为政导致供水效率低、污水处理能力跟不上需求;环卫领域则存在清扫清运标准不统一、垃圾处理链条断裂等短板。内蒙古环投集团与赤峰市政府签订的百亿投资项目中,“水务一体化”和“环卫一体化”正是针对这些痛点设计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前者聚焦“水循环全链条管理”,后者瞄准“环境清洁全流程覆盖”,两者共同构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支撑。
一、水务一体化:从“多头管水”到“一盘棋运营”
水务一体化项目的核心是打破原有“九龙治水”格局,通过整合水源地保护、供水、排水、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等环节,构建“取、供、用、排、回”闭环体系。具体包含以下内容:
1. 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 水源统筹:整合赤峰市现有水库(如红山水库、三座店水库)、地下水井群及跨区域调水工程(如LXB供水工程赤峰支线),建立“多源互补”的水源保障网络,解决部分地区季节性缺水问题。
- 管网联通:推进城区与旗县、乡镇供水管网互联互通,淘汰老旧铸铁管、水泥管,更换为PE、球墨铸铁等抗腐蚀、低漏损新型管材,目标将城镇供水漏损率从当前的15%以上降至10%以内。
- 水质提升:新建/改造县级水质检测中心,增加生物毒性、重金属等20项以上检测指标,确保城乡居民喝上“同质水”(农村供水水质达标率从80%提升至95%以上)。
2. 污水处理与再生利用体系
- 厂网一体化运维:将分散在7个旗县的12座污水处理厂(总处理能力约35万吨/日)及配套管网收归统一管理,重点解决雨污混接导致的污水溢流问题(计划改造混接点500处以上)。
- 再生水利用:在中心城区(如红山区、松山区)建设3座再生水厂,将污水处理后的尾水深度处理为景观用水、工业冷却水,目标再生水利用率从当前的12%提升至30%(年节约新鲜水超5000万吨)。
- 污泥无害化处置:配套建设污泥干化焚烧或好氧堆肥设施,确保污泥含水率降至60%以下,最终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利用”。
3. 智慧水务平台建设
通过部署水位、流量、水质传感器(预计安装2000个监测点),结合大数据分析系统,实时监控供水压力、污水管网液位、污水处理厂运行参数,实现“问题早预警、调度自优化”。例如,当某区域供水压力低于阈值时,系统自动调节相邻管网阀门;当污水处理厂进水负荷过高时,及时分流污水至邻近厂站。
二、环卫一体化:从“碎片清扫”到“全周期服务”
环卫一体化项目聚焦“扫、收、转、处”全流程,通过整合清扫保洁、垃圾收运、分类处理、资源回收等环节,解决过去“多头作业、标准不一、末端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具体内容涵盖:
1. 城乡清扫保洁标准化
- 区域全覆盖:将赤峰市中心城区(约120平方公里)、12个旗县主城区及50个重点乡镇的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区域纳入统一保洁范围,明确“一日两扫、全天保洁”标准(人工+机械作业覆盖率从60%提升至90%)。
- 精细化作业:针对不同场景制定差异化方案——商业区采用高压冲洗+人工捡拾(每日冲洗2次),居民区侧重垃圾分类引导(设置分类投放点2000个以上),背街小巷使用小型电动清扫车减少噪音扰民。
2. 垃圾分类与收运体系重构
- 前端分类:在中心城区试点“四分类”(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通过积分奖励引导居民参与(计划覆盖80%以上小区);农村地区推行“二次四分法”(先分可烂/不可烂,再细化处理)。
- 中端收运:配置分类运输车辆(厨余垃圾专用车、可回收物压缩车等),杜绝“混装混运”;建立“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的三级网络,确保垃圾日产日清(农村地区收运频次从每周2次提升至每日1次)。
3. 末端处理设施升级
- 垃圾焚烧发电:扩建赤峰市现有垃圾焚烧厂(处理能力从1200吨/日提升至2000吨/日),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系统(年发电量约2亿度,可供3万户家庭使用)。
- 厨余垃圾资源化:新建厨余垃圾处理厂(处理能力300吨/日),通过厌氧发酵技术生产沼气(用于供热或发电)和有机肥料(用于周边农田)。
- 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针对拆迁、装修产生的建筑垃圾,建设破碎筛分生产线(处理能力500吨/日),将其转化为再生骨料(用于道路基层铺设、人行道砖生产)。
关键问题解答:两个项目如何落地?
| 问题 | 具体措施 | |---------------------|--------------------------------------------------------------------------| | 水务一体化资金来源? | 采用“政府引导+企业投资+社会资本参与”模式,环投集团出资40%,申请中央/自治区环保专项资金30%,发行绿色债券30%。 | | 环卫一体化如何考核? | 制定KPI体系(如道路清洁度达标率≥95%、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引入第三方机构每月评估,结果与运营费用挂钩。 | | 农村地区如何覆盖? | 优先选择人口密集、需求迫切的50个乡镇试点,通过“以城带乡”模式(利用城区处理设施辐射周边),逐步扩展至全部120个乡镇。 |
从“各自为战”到“系统协同”,内蒙古环投集团与赤峰市的“两个一体化”项目不仅是百亿投资的数字叠加,更是对城市基础服务模式的深度重构。当供水管网连通城乡、垃圾处理闭环运行,赤峰市民将切实感受到“水更清、环境更净”的民生温度——这或许就是绿色发展最生动的注脚。

葱花拌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