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朗读《青山不老》这篇课文时,我们不禁会思考:究竟要注意哪些情感表达的技巧呢?以下为你详细阐述:
把握整体情感基调
《青山不老》讲述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令人动容。所以整体要以崇敬、赞美的情感贯穿朗读过程,让听众能感受到老人的伟大。
处理不同段落情感
- 开篇部分:描述恶劣的自然环境,语调稍低沉缓慢,读出环境的严酷,为后文老人的贡献做铺垫。例如“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
- 老人事迹叙述:要用坚定、敬佩的语气,突出老人改造山林的决心和毅力。像“老人每天早晨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铁锹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
- 结尾抒情部分:情感要激昂、赞叹,体现对老人精神的歌颂。如“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注意停顿和重音
- 停顿:在逗号、句号处合理停顿,给听众思考的时间,也能更好地表达情感。比如“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 重音:强调体现老人品质和情感的关键词,如“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十五年”“八条沟”“七条”“三千七百亩”读重音,突出老人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