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一二·九”运动中,刘居英作为北京大学学生领袖,积极参与组织游行示威与抗日救亡活动。以下为具体细节:
角色定位与组织行动
时间 | 事件 | 刘居英的参与 |
---|---|---|
1935年12月9日 | 北平学生示威游行 | 担任北大学生游行队伍骨干,高呼抗日口号 |
1935年12月16日 | 第二次大规模示威 | 参与策划并带领学生突破军警封锁线 |
运动后期 | 成立“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 起草抗日宣言,联络各校扩大抗议影响力 |
具体行动解析
-
领导学生抗议
刘居英联合北平多所高校学生,起草《告全国同胞书》,揭露国民政府“不抵抗政策”,并组织学生成立纠察队,维持游行秩序。在军警镇压时,他带头与当局对峙,保护同学安全撤退。 -
推动全国响应
运动爆发后,刘居英通过秘密联络渠道向上海、南京等地传递消息,促成多地学生罢课声援。其撰写的《抗日救亡宣言》被印制成传单,在华北地区广泛传播。 -
持续抗日活动
1936年“一二·九”周年纪念期间,他组织学生秘密集会,号召青年投身抗日救亡。此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敌后根据地建设。
历史背景关联
“一二·九”运动爆发于日本侵华加剧、华北危机深重的背景下。刘居英的行动体现青年学生群体对民族存亡的强烈责任感,其经历亦反映中共地下组织对爱国运动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