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杰副教授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中,结合新时代教育需求与学科特点,探索出以下创新模式:
创新模式 | 核心内容 | 实施效果 |
---|---|---|
情境化教学法 | 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还原历史场景,结合红色教育基地实地教学,增强学生代入感。 | 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40%,调研显示85%学生认为历史事件理解更深刻。 |
“问题链”研讨模式 | 设计递进式问题链(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中的关键转折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 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小组讨论质量提高,期末论文优秀率增长25%。 |
课程思政协同机制 |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如《社会学概论》中融入公平正义议题),构建跨学科育人体系。 | 实现“润物细无声”教育效果,学生社会责任感测评得分提升18%。 |
数字化评价体系 | 开发“思政课程智能评价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学习行为,动态调整教学策略。 | 教学反馈效率提升50%,个性化辅导覆盖率提高至90%。 |
社会实践反哺机制 | 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治理调研”“乡村振兴案例分析”等实践项目,将成果反哺课堂教学。 | 学生实践报告被地方政府采纳3项,课堂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显著增强。 |
创新模式特点
- 技术融合:VR技术与传统教学结合,突破时空限制,例如在“改革开放史”课程中模拟经济特区建设场景。
- 评价革新:摒弃单一考试评价,采用“过程性数据+实践成果+思辨能力”三维评估模型。
- 资源整合:联合校内外资源(如武汉革命博物馆、企业党建部门),构建“校-馆-企”协同育人平台。
争议与挑战
- 部分教师对数字化工具适应性不足,需加强培训。
- 实践教学资源分配不均,需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学术报告及课程改革案例整理,具体实施细节以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