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洛茨基被驱逐标志着苏联党内权力斗争的重要转折,此后斯大林采取一系列举措巩固其在苏联的绝对权威,对苏联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政治层面
- 清洗异己:发起大规模政治清洗运动,打击党内潜在的反对势力和不同政见者。许多老布尔什维克、军队高级将领等被处决或流放,如布哈林、季诺维也夫等。这使得党内形成高度一致服从斯大林的局面,消除了权力竞争威胁。
- 强化中央集权: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将决策权集中于党中央,而党中央的权力又集中在斯大林手中。地方政府和党组织的自主性被大幅削弱,确保政策能从上至下顺利推行。
经济层面
- 推行五年计划:实施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通过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快速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防能力。农业集体化将农民纳入集体农庄,加强了国家对农业生产的控制,为工业化提供了资金和粮食支持。
- 掌控经济资源:国家全面掌控经济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企业生产、物资调配等都由政府计划决定。斯大林借此掌握了经济命脉,进而巩固其政治权威。
思想文化层面
- 树立个人崇拜:宣传机构对斯大林进行大量正面宣传,将其塑造为伟大的领袖、导师和战略家。学校教育、文学艺术作品等都充斥着对斯大林的歌颂,民众对他的个人崇拜达到顶峰,从思想上巩固了斯大林的权威。
- 统一思想:严格控制思想文化领域,打压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文化思潮,确保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意识形态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且以斯大林的解读为标准,维护了思想的一致性和纯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