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停火与力量重组
1945年2月《瓦尔基扎协定》要求希腊共产党(ELAS)解除武装,政府军则保留合法性。这一条款导致:
- 军事失衡:ELAS交出武器后,政府军迅速填补权力真空,强化对北部山区的控制。
- 游击战再起:部分左翼武装拒绝缴械,转入地下活动,1946年重启游击战。
协定前状态 | 协定后变化 |
---|---|
双方持续交火 | 全国范围停火 |
ELAS控制农村地区 | 政府军接管主要城市 |
国际调停缺失 | 英国介入监督执行 |
政治博弈与外部干预
协定表面推动“民主过渡”,实际加深分裂:
- 选举争议:1946年大选被左翼抵制,右翼政党垄断议会,激化对立。
- 国际介入:英国支持保皇派政府,美国通过“杜鲁门主义”扩大援助,间接延长内战。
社会与经济影响
- 难民流动:农村人口因战乱涌入雅典,城市资源紧张引发民生危机。
- 经济停滞:基础设施破坏与外资依赖加剧战后重建难度。
长期冲突的催化剂
协定未能实现民族和解,反而成为新一轮冲突的起点。1946-1949年全面内战爆发,最终在美国干预下以右翼胜利告终,奠定希腊冷战期间亲西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