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买加协议通过废除汇率约束机制,明确市场供求的决定性作用,使浮动汇率制度获得国际认可。
对比维度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牙买加体系 |
---|---|---|
汇率定价机制 | 固定汇率(美元挂钩黄金) | 浮动汇率(市场供求决定) |
政府干预权限 | 强制维持汇率波动区间 | 不主动干预汇率波动 |
国际法律地位 | 未承认浮动汇率合法性 | 正式确立浮动汇率合法地位 |
具体推动路径
-
废除黄金平价机制
牙买加协议取消成员国货币与黄金的官方挂钩,打破固定汇率制度的核心框架,为浮动汇率创造基础。 -
取消汇率波动限制
协议不再要求各国设定汇率波动幅度,允许汇率根据外汇市场供求自由浮动,赋予市场定价权。 -
法律地位确认
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修订后,明确成员国可自主选择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被正式纳入国际法体系。 -
实践推广
牙买加体系后,主要经济体如美国、日本逐步采用浮动汇率,形成示范效应,加速该制度在全球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