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作战会议是二战期间盟军协调对日作战的重要战略会议,聚焦战略部署、资源整合及作战协同。
主要议题 | 决策内容 |
---|---|
战略优先方向 | 确立“先欧后亚”总体方针,太平洋战场以牵制日军为主,配合欧洲战场攻势。 |
跳岛战术实施 | 采用选择性攻占关键岛屿的策略,减少正面强攻伤亡,切断日军补给线。 |
中国战场支援 | 加强滇缅公路物资运输,派遣“飞虎队”协助中国空军,保障重庆等后方基地安全。 |
海军协同作战 | 美英舰队联合行动,划分战区指挥权(如尼米兹负责中太平洋,麦克阿瑟负责西南太平洋)。 |
情报与密码破译 | 共享日军密码破译成果(如“魔术”情报),指导中途岛战役等关键行动。 |
后勤与兵力分配 | 优先保障美军太平洋舰队装备,协调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的驻军与物资供应。 |
对日轰炸计划 | 制定从马里亚纳群岛起飞的B-29轰炸机战略,目标包括东京、大阪等工业城市。 |
战后处置初步讨论 | 初步商定日本无条件投降原则,保留天皇制暂不明确,领土范围以《开罗宣言》为基础。 |
(注:表格内容涵盖1943-1945年多场盟军高层会议的核心成果,部分决策随战局演变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