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协定强调公平性,考虑历史排放差异与发展中国家实际能力,避免加重其负担。
一、历史责任与公平原则
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早,累计碳排放占全球70%以上,而发展中国家仍需应对贫困与基础建设问题。新谈判若增加后者义务,将加剧全球不平等。
二、发展权与经济能力限制
对比维度 | 发达国家 | 发展中国家 |
---|---|---|
人均碳排放 | 高(例如美国15吨/人) | 低(例如印度1.8吨/人) |
技术资金储备 | 充足 | 依赖外部支持 |
减排成本承受力 | 较强 | 有限 |
发展中国家缺乏资金与技术完成高成本减排目标,强行增加义务可能拖累其经济增长。
三、国际协议既有框架约束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率先减排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支持。新谈判突破此框架可能削弱协议效力。
四、全球合作可持续性
若发展中国家因义务过重退出谈判,气候行动联盟将面临破裂风险。平衡责任分配是维持多边合作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