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冰冰逃税案的曝光源于举报线索与大数据分析的结合,税务机关通过多维度核查锁定证据链,最终依法追责。
一、线索发现与立案依据
-
举报材料触发调查
2018年5月,崔永元公开曝光影视行业“阴阳合同”乱象,直接指向范冰冰涉嫌偷逃税款,引发国家税务总局介入。 -
行业专项整治行动
国家针对影视行业税收秩序开展专项检查,覆盖重点企业与个人,通过政策筛查缩小调查范围。
二、技术手段的应用
税务机关依托以下技术工具实现数据穿透:
技术类型 | 具体作用 |
---|---|
金税三期系统 | 追踪企业及个人资金流水、发票流向 |
大数据比对 | 交叉分析合同、银行、出入境等数据 |
电子取证 | 提取电子设备中的合同、邮件等证据 |
三、法律手段的实施
- 税务稽查程序
- 依据《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4条,调取范冰冰及其关联企业5年内的账簿、凭证;
- 约谈相关经纪人、制片方等68名涉案人员,形成笔录证据链。
- 强制措施运用
- 查封公司办公场所,扣押纸质合同及电子存储设备;
- 冻结可疑账户资金,防止资产转移。
四、调查关键突破点
-
拆分合同识别
通过比对演出合同、工作室收款记录,发现同一项目被拆分为“公开合同”与“秘密协议”,两者金额差异达数千万。 -
境外支付追踪
结合外汇管理局数据,查明部分片酬通过境外公司支付,规避境内纳税义务。
五、处理结果与后续影响
2018年10月,税务机关依法认定范冰冰偷逃税款2.55亿元,追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合计8.83亿元。此案推动影视行业全面推行“查账征收”,并建立明星工作室税收风险预警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