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白话报》以白话文为主要语言形式,旨在打破文化壁垒,让更多民众能读懂内容,进而更好地传播进步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普及知识,扩大受众群体
在当时,文言文是主流书面语言,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低,阅读文言文存在困难。白话文通俗易懂,使用白话文能让更多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普通百姓也能轻松读懂报纸内容。无论是城市中的小商贩、手工业者,还是乡村的农民,都可以通过阅读《中国白话报》获取信息,了解时事,这大大扩大了报纸的受众范围。
传播进步思想,助力社会变革
20世纪初,中国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急需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来唤醒民众。白话文更贴近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习惯,能够更直接、生动地表达先进的思想和理念。《中国白话报》通过白话文的形式,宣传爱国救亡、民主科学等进步思想,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和变革意识,为社会变革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推动语言革新,促进文化发展
《中国白话报》选择白话文,也是顺应了当时语言革新的潮流。白话文运动是中国近代文化变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白话报》作为白话文宣传的阵地,积极倡导白话文的使用,推动了中国书面语言从文言文向白话文的转变。这不仅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传播,也为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