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作为北欧国家,其冷战前期的外交政策兼具历史中立传统与战后西方阵营的倾向性,同时对亚洲事务持审慎态度。
政策特点与表现
-
中立传统与和平主义
挪威在19世纪至二战前奉行中立政策,主张通过国际仲裁解决争端。例如,1899年参与海牙和平会议,支持国际法框架下的多边合作。 -
战后倒向西方阵营
1945年后,挪威逐步放弃中立,加入西方阵营:- 加入北约:1949年成为创始成员国,接受美国军事保护。
- 接受马歇尔计划:1948年起依赖美国经济援助重建战后经济。
-
对华政策的两面性
时间 对华态度 原因分析 1949年前 承认国民政府,保持有限互动 受西方盟友立场影响 1949-1954 延迟承认新中国,关注意识形态 冷战格局下顾虑苏联关系 -
经济外交优先
挪威以海洋贸易立国,1950年代前外交政策侧重保障航运与渔业利益,例如通过《北大西洋渔业公约》维护北海资源开发权。 -
国际组织的有限参与
虽支持联合国(1945年加入),但对涉及东西方对抗的议题常保持低调,避免直接卷入大国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