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革命”即1913年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武装革命。国会混乱事件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催化作用。
激化政治矛盾
当时的国会本应是民主政治的象征,是各方政治力量协商、决策的场所。然而混乱事件发生后,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在国会中的专制行径暴露无遗。他们通过非法手段操纵议会、打压异己,使得原本就脆弱的政治平衡被打破。例如,袁世凯为了实现个人独裁,指使手下破坏正常的议会秩序,干扰议员的正常议事。这让革命党人以及其他民主进步力量看清了袁世凯假共和、真独裁的本质,进一步激化了革命党人与袁世凯之间的政治矛盾,促使革命党人加快了武装反抗的步伐。
引发社会不满
国会混乱事件的发生使得社会各界对当时的政治状况极为失望。民众原本对辛亥革命后的民主共和充满期待,希望通过国会实现国家的民主治理和社会的进步。但国会的混乱让他们看到民主制度被肆意践踏,国家陷入政治无序的状态。这种社会不满情绪迅速蔓延,为“二次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广泛的社会基础。普通民众对袁世凯政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转而支持革命党人推翻袁世凯独裁统治的行动,使得“二次革命”获得了一定的民意支持。
削弱袁世凯合法性
国会混乱事件严重损害了袁世凯政府的合法性。在民主共和的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国会是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来源。袁世凯及其势力在国会中的混乱操作,如贿赂议员、操纵选举等行为,被社会广泛知晓后,使得袁世凯政府在法理和道义上都站不住脚。革命党人以此为契机,宣传袁世凯破坏民主共和的罪行,号召人们起来反抗。这使得“二次革命”具有了更充分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吸引了更多人加入到反对袁世凯的行列中来,推动了“二次革命”的爆发。
综上所述,国会混乱事件从激化政治矛盾、引发社会不满、削弱袁世凯合法性等方面,对“二次革命”的爆发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