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 首页 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中文/English
首页 > 问答 >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争议的延续

晚清重臣李鸿章逝世:一个时代的终结与争议的延续

糖葫芦

问题更新日期:2025-08-03 05:44:34

问题描述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这位历经道光至光绪四朝的“
精选答案
最佳答案
1901年11月7日,晚清重臣李鸿章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这位历经道光至光绪四朝的“裱糊匠”,在签订《辛丑条约》后吐血而亡,身后评价毁誉参半。

最后时刻:忧愤交加中离世

1901年11月7日清晨,北京贤良寺内弥漫着凝重气息。78岁的李鸿章躺在病榻上,双目圆睁却无法言语。自9月签订《辛丑条约》后,他多次呕血,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俄国公使仍逼迫他签署《交收东三省条约》,李鸿章情绪激动,泪流满面。

老部下周馥含泪握住他的手:“老夫子有何放不下?未了之事,我辈必当完成!”语毕,李鸿章双目渐闭,气绝身亡。这位背负“卖国”骂名的重臣,最终在屈辱与不甘中走完一生。

生平轨迹:从科举书生到洋务领袖

1823年,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耕读之家,24岁中进士,师从曾国藩,研习经世之学。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组建淮军,攻克南京,受封一等肃毅伯。

主要政治成就:

时间事件影响
1861-1872创办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开启中国近代工业化序幕
1872-1885派遣幼童赴欧美留学培养首批科技与外交人才
1888建立北洋水师打造亚洲首支近代化海军

作为洋务运动核心人物,李鸿章力主“自强求富”,推动铁路、电报、矿业发展,试图以技术革新挽救清廷颓势。

外交困局:条约背后的无奈

李鸿章一生代表清政府签订30余项条约,其中《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最为后世诟病。1895年甲午战败后,他赴日谈判遇刺,左颊中弹仍坚持议和,最终将赔款从3亿两压至2亿两。

关键条约对比:

  • 《马关条约》(1895年):割让台湾、赔款2亿两,触发维新思潮。
  • 《辛丑条约》(1901年):赔款4.5亿两,标志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

临终前,李鸿章曾告诫:“中国欲自强,必先灭日本。”此言折射其对地缘危机的深刻认知。

身后毁誉:从国葬到掘坟

慈禧闻其死讯“震悼失次”,追赠太傅,谥号“文忠”,入祀贤良祠。然而1958年,合肥大兴镇的李鸿章墓遭生产队炸毁,遗骨被拖行示众,一代名臣死后55年再遭劫难。

历史回响:复杂性的多维解读

李鸿章自评“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其人生交织着革新抱负与体制枷锁。外国政要称其“东方俾斯麦”,而国人视其为“裱糊匠”。这种争议性恰是晚清转型期的缩影:旧秩序崩解中,个体的挣扎与时代的重负相互撕扯。

(完)

相关文章更多

    元朝开国重臣伯颜病逝大都一代名臣落幕 [ 2025-08-02 15:00:02]
    元世祖忽必烈托孤重臣、元初军事统帅伯颜于至元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公历1295年1月1

    雍正朝重臣隆科多因五十大罪遭永久圈禁康熙至雍正权力更迭核心人物陨落 [ 2025-07-31 06:30:01]
    雍正五年冬,权倾朝野的隆科多因五十项重罪被永久禁锢,标志着雍正朝

    李鸿章访欧期间对欧洲列强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制度有何观察与评价? [ 2025-07-30 10:57:17]
    1896年,李鸿章出访欧洲多国,近距离考察列强军事与政治体系,其评价深刻反映了晚清变革

    李鸿章选择英国而非德国制造巡洋舰的决策背后有哪些考量? [ 2025-07-29 12:14:31]
    晚清洋务运动期间,李鸿章采购军舰的决策受多重现实条件制约,涉及技术、外交

    李鸿章访欧期间对哪些欧洲工业技术表现出浓厚兴趣?是否有具体合作意向? [ 2025-07-28 17:25:51]
    李鸿章于1896年出访欧洲,这一时期欧洲工业

    李鸿章在奏折中提出了哪些具体措施应对外国航运公司的垄断? [ 2025-07-28 12:37:26]
    为打破外国航运公司垄断局面,李鸿章主张通过政策扶持、技术

    张之洞与李鸿章同为洋务派领袖,二者在治国理念上有哪些显著差异? [ 2025-07-28 10:58:25]
    张之洞与李鸿章均为晚清洋务派重要领袖,在推动近代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但

    李鸿章对招商局的扶持政策是否存在过度干预市场的争议? [ 2025-07-28 09:12:46]
    晚清洋务运动中,李鸿章主导的官督商办模式引发学界对政府与市

    李鸿章访欧对19世纪末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 2025-07-28 04:48:18]
    1896年李鸿章历时190天访问欧洲八国,通过外交互动与技术引

    李鸿章访欧后对清朝的军事、经济改革提出了哪些建议?是否被采纳? [ 2025-07-28 02:16:19]
    1896年李鸿章访欧,深入了解西方先进国家的军事与经济情况,回国后他针对清

    李鸿章如何通过漕运政策和官方支持帮助招商局扭亏为盈? [ 2025-07-28 01:38:45]
    19世纪70年代,轮船招商局面临经营困境,

    唐廷枢在开平矿务局的筹建和运营中发挥了哪些关键作用?他与李鸿章的合作如何推动煤矿的早期成功? [ 2025-07-27 20:09:52]
    唐廷枢在开平矿务局的发展中扮演了极为关键的角色,他与李鸿

    李鸿章为何选择1872年12月23日奏请试办轮船招商局? [ 2025-07-18 01:28:30]
    晚清面临列强航运垄断与经济主权危机,李鸿章借洋务运动契机推动官督商办模式,以挽回利权并强化海防。历

    李鸿章逝世前在遗折中推荐了哪位政治人物接任要职? [ 2025-07-16 14:30:52]
    李鸿章临终前向清廷举荐袁世凯担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认为其能力可稳定政局。项目内容被荐人袁世凯

    李鸿章访欧期间展现了怎样的国际外交策略?与清朝传统外交方式有何不同? [ 2025-07-16 05:31:15]
    李鸿章1896年访欧意在缓和国际关系、学习西方,其外交策略有别于清朝传统外交,体现出对国际形势的新

    欧洲媒体如何评价李鸿章访欧?公众对这位清朝重臣有何反应? [ 2025-07-13 00:35:29]
    1896年李鸿章访问欧洲期间,多国媒体对其外交策略与清朝形象展开

    清廷为李鸿章的逝世采取了哪些官方追悼和纪念措施? [ 2025-06-29 17:46:51]
    李鸿章于1901年11月7日逝世,清廷对其离世极为重

    李鸿章访欧与其在甲午战争后的政治处境有何关联?此行是否试图重塑个人形象? [ 2025-06-28 23:05:28]
    甲午战败后李鸿章因《马关条约》背负骂名,1896年访欧既

    李鸿章逝世后,其遗著和文献是如何被整理和保存的? [ 2025-06-28 01:36:45]
    李鸿章去世后,其文献的整理历经家族、门生及后世学者的系统编纂,官方与民

    李庆之的历史原型是否与李鸿章家族成员李昭庆存在关联? [ 2025-06-27 02:08:29]
    是否存在同名或时代错位的误读?李庆之作为历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