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教程中如何系统掌握九声六调的发音规律? 为什么多数人学了半年仍分不清“诗si1”和“史si3”的区别?
粤语教程中如何系统掌握九声六调的发音规律?这个问题困扰着无数粤语学习者——明明记住了拼音字母,却总在听方言对话时一头雾水;跟着教材念“街gaai1”“鸡gai1”,自己发音总被本地人纠正“调子错了”。九声六调看似复杂,实则藏着清晰的规律链条,只要抓住核心方法,就能从“听不懂”进阶到“说地道”。
为什么九声六调让人犯难?先理清基础概念
很多学习者卡在第一关:搞混“九声”和“六调”的关系。实际上,粤语保留了古汉语的声调系统,“九声”指九个实际听感不同的音高(含入声调),“六调”则是六个基础调值(平上去入各分阴阳)。就像钢琴有88个键但基础音阶只有do re mi,粤语的九声也是由六个核心调值延伸而来。
举个生活例子:广州茶楼里常说的“冻奶茶”(dong3 naai5 caa4),三个字分别对应中降调、高升调、中平调——若把“冻”(3调)念成“奶”(5调),老板可能直接端上热茶。这种细微差别,正是九声六调的实际意义。
系统掌握发音规律的三大核心步骤
第一步:用“五度标调法”建立调值坐标
语言学家赵元任提出的“五度标调法”,是理解粤语声调的万能钥匙。将音高分为1(最低)到5(最高)五个层级,粤语六调对应的调值如下表:
| 调类 | 调值 | 口语称呼 | 例字(拼音+数字标调) | 听感特点 | |------------|------|------------|-----------------------|------------------| | 阴平 | 55 | 高平调 | 诗si1 高si1 | 像普通话一声,但更高更稳 | | 阴上 | 35 | 高升调 | 史si3 水seoi2 | 从3度滑到5度,类似“提起来” | | 阴去 | 33 | 中降调 | 试si3 世sai3 | 从3度平稳下降,略低沉 | | 阳平 | 11 | 低平调 | 时si4 人jan4 | 像普通话二声但更低更平 | | 阳上 | 13 | 低升调 | 市si5 买maai5 | 从1度缓慢爬升到3度 | | 阳去 | 22 | 低降调 | 事si6 地dei6 | 从2度降到1度,厚重感明显 |
操作建议:找一段粤语童谣(如《月光光》),先听原唱标注每个字的调值数字,再模仿跟读。比如“月光光,照地堂”中,“月”(jyut6,22调,低降)和“光”(gwong1,55调,高平)的对比就很明显。
第二步:拆解入声调的特殊性
粤语的入声调(以p/t/k结尾的字)常被忽略,却是区分九声的关键。入声调本质是阴声调的“短促版”——调值与对应的阴声调相同,但发音时气流突然截断。例如:
- 阴入(5调):搭daap3(实际听感类似阴上35调,但极短促)
- 中入(3调):铁tit3(类似阴去33调,短而有力)
- 阳入(2调):食sik6(类似阳去22调,低沉短促)
练习技巧:拿一组入声字对比非入声字,比如“十sap6”(阳入,2调)和“时si4”(阳平,11调)——“十”的结尾像轻轻咬住嘴唇爆破,而“时”是绵长的平调。
第三步:通过场景化输入强化肌肉记忆
单纯背调值容易遗忘,沉浸式场景输入才是关键。推荐三个实用方法:
1. 粤语歌跟唱法:选歌词清晰的慢歌(如陈奕迅《富士山下》粤语版),先看歌词标注调值数字,再逐句跟唱。注意歌手处理“高升调”(如“谁”sei1)和“低降调”(如“地”dei6)时的口腔开合度。
2. 电视剧片段精听:找TVB生活剧(如《溏心风暴》),截取菜市场砍价、邻里聊天等对话片段,反复听辨“呢个(ni1 go3,高平+中降)”“唔该(m4 goi1,低平+高平)”这类高频词组的调值变化。
3. 方言对比法:对比粤语和普通话的同源词,比如“街”(粤语gaai1,55调;普通话jiē,一声),虽然调类名称不同,但实际音高接近,借助熟悉感降低学习难度。
常见误区与针对性解决方案
Q1:为什么我发的调值总不到位?
原因:口腔肌肉未适应粤语的发声习惯(比如阴平调需要更绷紧声带)。
对策:对着镜子观察口型——发高平调(55)时嘴角微微上扬,舌尖轻抵下齿;发低降调(22)时喉咙放松,像叹气般自然下沉。
Q2:入声调的“p/t/k”结尾到底怎么发?
关键:不是读字母本身的音,而是用气流截断模拟爆破感。比如“八baat3”,先发“baa”音,然后在舌尖抵住上颚的瞬间停住气流(类似轻轻“咔”一下),而非真的发出“t”音。
Q3:没有语言环境怎么持续练习?
替代方案:加入粤语学习社群(如豆瓣小组、微信交流群),每天发送一句日常用语(如“食咗饭未?”),让母语者标注调值并纠正;或使用“多邻国”“粤语学习”等APP,选择“声调专项训练”模块。
从九声六调的规律拆解,到场景化的输入练习,掌握粤语发音本质上是一场“听觉+肌肉”的双重训练。当你能听出“街(gaai1)”和“鸡(gai1)”的调值差异,当你说出“食饭啦(sik6 faan6 laa1)”时本地人点头回应,就会明白:所谓系统掌握,不过是把规律变成身体的本能反应。
【分析完毕】

红豆姐姐的育儿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