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风筝儿歌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和情绪表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小风筝儿歌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和情绪表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如何在日常教学中通过儿歌引导幼儿展开想象并释放情绪?
小风筝儿歌在促进幼儿想象力发展和情绪表达方面有哪些具体的教学实践案例?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儿歌不仅是语言启蒙的工具,更是打开孩子内心世界的钥匙。以经典儿歌《小风筝》为例,其轻快的旋律与充满画面感的歌词(如“小风筝,天上飘,拉着线儿随风摇”),天然具备激发想象与传递情绪的特质。许多幼儿园教师通过创新教学设计,将这首儿歌转化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载体。以下结合真实教学场景,从具体案例出发,拆解其如何作用于幼儿的想象力与情绪表达。
一、借助角色扮演激活想象场景:从歌词到画面的延伸
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小风筝》中“蓝天”“白云”“风儿”等意象,为想象提供了天然素材。某幼儿园中班开展“我是小风筝”主题活动时,教师先带孩子们反复吟唱儿歌,随后拿出彩色皱纹纸、竹签等材料,引导幼儿动手制作简易风筝。制作完成后,教师播放轻柔音乐,鼓励孩子们躺在垫子上闭眼想象:“你的小风筝飞到了哪里?是穿过棉花糖一样的云层,还是和飞鸟打招呼?”
有孩子举手描述:“我的风筝飞到了彩虹山顶,那里有会唱歌的花朵!”也有孩子说:“风儿生气了,把我的风筝吹得东倒西歪,但我拽紧绳子它又飞高了。”这种基于儿歌歌词的角色代入,不仅让孩子将抽象歌词转化为具象场景,更通过语言描述锻炼了创造性思维。教师进一步延伸活动——让孩子们分组用积木搭建“风筝飞过的世界”,有的小组搭出飘着热气球的天空城,有的搭出挂满星星的夜空跑道,想象力在协作中持续迸发。
二、通过情绪共鸣引导情感释放:从旋律到内心的对话
《小风筝》的旋律起伏模拟了风筝高飞时的轻盈与偶尔下坠的忐忑,这种音乐特性恰好对应幼儿常见的情绪体验(如兴奋、害怕、期待)。在某大班的情绪管理课上,教师没有直接讲解“情绪”概念,而是先带孩子们唱《小风筝》,唱到“线儿轻轻拉,风筝往上爬”时,孩子们不自觉地挺直身体、嘴角上扬;唱到“风儿呼呼吹,风筝晃悠悠”时,部分孩子皱起眉头,小手攥紧衣角。
教师抓住这一反应,引导孩子们分享感受:“刚才唱到风筝被风吹时,你心里有什么感觉?是担心它掉下来,还是想帮它用力?”有孩子说:“我害怕风筝线断了,它找不到家。”教师便借此引入“担心”“想念”等情绪词汇,并组织“给风筝写信”活动——孩子们用蜡笔画出自己的风筝,再写下想对风筝说的话(如“别怕大风,我会紧紧拉住你”“你在天上要开心呀”)。这种将情绪具象化为“风筝状态”的方式,让抽象的情感变得可触摸,许多平时内向的孩子通过绘画和语言表达,逐渐敞开心扉。
三、融合多感官体验深化情感联结:从听觉到全身的互动
为强化儿歌对想象与情绪的促进作用,部分教师设计了“五感联动”教学方案。例如,在户外草坪上开展“风筝音乐会”时,教师不仅播放《小风筝》儿歌,还准备了仿真风筝道具、风铃和软垫。孩子们一边跟着音乐摇摆身体(模仿风筝飞舞的动作),一边用沙锤模拟“风声”,用彩色丝巾扮演“飘动的云”。当唱到“风筝飞得高,看见小燕子”时,有孩子自发张开双臂转圈,想象自己和小燕子一起飞翔;当唱到“线儿松一松,风筝往下落”时,几个孩子手拉手围成圈,轻轻摇晃模仿风筝下落的感觉。
这种多感官参与的模式,让幼儿通过触觉(触摸丝巾)、听觉(风铃声)、动觉(模拟动作)等多维度感知儿歌内容,进一步丰富了想象维度。同时,集体活动中自然产生的互动(如互相模仿风筝动作、合作搭建“风筝跑道”),也让孩子们在情绪表达中获得同伴反馈,学会用更积极的方式传递快乐或求助。
常见问题与实践要点对比
| 关键问题 | 具体实践方法 | 注意事项 |
|-------------------------|------------------------------------------------------------------------------|---------------------------------------|
| 如何引导幼儿展开想象? | 通过角色扮演(如制作风筝、闭眼想象飞行场景)、提问启发(“你的风筝去了哪里?”) | 避免直接给出标准答案,鼓励天马行空的描述 |
| 怎样帮助幼儿表达情绪? | 利用儿歌旋律的情绪起伏(如轻快/低沉对应开心/担忧),结合绘画、写信等活动 | 关注内向孩子的表达,用绘画降低语言压力 |
| 如何提升参与积极性? | 设计多感官互动(如模仿动作、模拟风声)、组织小组合作(搭建风筝世界) | 活动难度需符合幼儿年龄特点,避免过度复杂 |
从这些教学实践可以看出,《小风筝》这类简单却富有意境的儿歌,就像一颗投入幼儿心湖的石子——它激起的不仅是语言学习的涟漪,更是想象力的浪花与情绪表达的暖流。当教师以观察者、引导者的身份,将儿歌与生活经验、感官体验、情感需求相结合时,那些看似稚嫩的童言童语,实则是幼儿认知世界、理解自我的重要开端。正如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所说:“以前孩子总说‘不知道怎么形容心情’,现在他会指着风筝说‘我今天像它一样,有点害怕但更开心’——这就是成长最珍贵的样子。”

蜜桃mama带娃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