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龙港市作为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市,如何通过“市-社区-网格”治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 ——当传统层级被打破,这座全国首个“镇改市”如何用三级架构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温州龙港市作为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市,如何通过“市-社区-网格”治理模式实现高效管理? ——当传统“市—乡镇—村社”的管理层级被压缩,这座从“中国第一座农民城”转型而来的全国首个“镇改市”,正用一场治理模式的创新实验,回答“没有中间层,基层治理如何更精准”的时代命题。
一、为什么龙港要取消乡镇街道?传统层级为何成了“拦路虎”
龙港的发展轨迹自带改革基因:1984年从5个小渔村起步,靠农民自费造城崛起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镇设市,成为全国首个不设乡镇街道的县级市。但“撤镇设市”不是简单的名称变更——过去依托14个乡镇管理基层的模式被彻底打破,原本分散在乡镇的经济发展、社会事务、综合执法等职能,全部上收至市级层面。
问题随之浮现:市级部门直接对接92个社区,平均每个部门要服务超过6个社区,政策落实像“隔山打牛”;社区既要处理家长里短,又要对接十几个市级部门,精力分散难聚焦;群众办事常遇到“多头跑”“重复报”,满意度打了折扣。就像一位社区干部说的:“以前乡镇能当场拍板的事,现在得层层请示,等流程走完,群众的事都凉了半截。”
二、“市-社区-网格”三级架构:一场“扁平化”的治理革命
龙港的破题思路很明确:用“减层级”换“提效能”,构建“市级统筹指挥—社区具体实施—网格精准服务”的三级治理体系。这套模式的核心,是把管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权力下放,让治理触角直抵“最后一米”。
1. 市级:当好“总调度”,把方向与资源统起来
市级层面成立社会治理中心,整合了原分散在20多个部门的指挥职能,搭建数字化平台实时监测社区动态。比如针对常见的“小区停车难”“路灯损坏”等问题,平台能自动派单至对应社区和网格,同时协调城管、住建等部门协同处置。更重要的是,市级将90%以上的行政审批权、80%的执法权下放至社区联合党委,让社区有能力“接得住、办得好”。
2. 社区:变身“小政府”,把服务与责任扛起来
龙港将92个社区划分为“独立社区”和“融合型社区”,每个社区均成立联合党委,由市级下派的“第一书记”牵头,统筹社区工作者、专职网格员、志愿者等力量。社区不再是“传声筒”,而是拥有自主决策权的治理单元——比如龙港市沿江第一社区,去年自主整合物业、业委会资源,解决了困扰居民多年的“楼道堆物”问题;河底高社区通过“社区议事会”机制,推动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覆盖率达70%。
3. 网格:做精“微单元”,把问题与需求摸上来
全市共划分931个基础网格、2218个微网格(如楼栋、商铺群),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若干兼职网格员(党员、志愿者、乡贤等)。网格员的日常不是“填表格”,而是“走百家门”——早上巡查小区卫生,中午走访独居老人,下午协调邻里纠纷,晚上收集群众诉求。去年一年,网格员累计上报并解决问题1.2万件,其中90%在社区层面就地化解,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三、数字赋能+制度保障:让三级架构“转”得更顺
光有架构设计不够,龙港还配套了一系列“软支撑”,确保治理模式可持续、能复制。
1. 数字平台:打通信息孤岛,让响应快起来
自主研发的“龙港智治云平台”,整合了政务热线、视频监控、网格上报等12类数据源,实现“一屏观全域、一网管全城”。比如当网格员发现某路段污水外溢,拍照上传后,系统自动匹配市政部门责任人和处置时限,处置进度实时反馈至社区和市级中心,平均响应时间从过去的2天缩短至4小时。
2. 考核激励:让基层干部“有奔头”
推行“社区工作清单制”,明确10大类38项具体职责,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建立“网格员星级评定”制度,表现优秀的可优先转为社区专职工作者,去年共有45名网格员因工作突出获得晋升;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保障社区运转和网格员待遇,确保基层“有钱办事、有人干事”。
3. 群众参与:从“旁观者”变“主人翁”
通过“社区议事厅”“网格夜话”等形式,鼓励居民参与公共事务决策。比如龙港市方岩社区在改造口袋公园时,通过线上问卷+线下座谈收集了200多条意见,最终方案融合了居民关于“增设儿童游乐区”“保留老榕树”等需求,建成后成为社区“打卡点”。这种“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让群众从“要我参与”变成“我要参与”。
四、关键问题答疑:这套模式到底行不行?
| 常见疑问 | 实际成效 | 数据支撑 | |---------|---------|---------| | 取消乡镇后,市级会不会忙不过来? | 市级通过“集中指挥+权力下放”,反而提升了效率 | 市级部门平均审批时长缩短30%,群众投诉率下降25% | | 社区权力大了,会不会滋生腐败? | 所有事项办理全程留痕,数字平台实时监督 | 近两年社区信访量同比下降40%,未发生重大违纪案件 | | 网格员能否覆盖所有需求? | 兼职网格员补充+数字化工具辅助,形成“人力+科技”双保险 | 每个网格平均服务约150户家庭,网格员日均巡查里程超5公里 | | 模式是否具有推广性? | 已被列为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多地前来学习 | 近3年接待考察团超200批次,相关经验写入省级改革文件 |
这场没有乡镇街道的治理实验,本质上是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制度设计。当市级“有形之手”精准调控,社区“有力之臂”高效执行,网格“细微之眼”敏锐感知,龙港用实践证明:基层治理的关键不在于层级多少,而在于能否让每个环节都围绕“解决问题”转,让每个主体都成为“治理合伙人”。这座年轻的城市,正在用三级架构的“小切口”,书写着中国县域治理现代化的“大文章”。

可乐陪鸡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