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政府在加强街道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建德市政府在加强街道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中有哪些创新举措?这些新办法如何真正提升基层治理效率?
建德市政府在加强街道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中有哪些创新举措?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街道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面临着人口流动大、诉求多元化、管理难度高等挑战。建德市聚焦基层治理痛点,以网格化建设为抓手,通过一系列贴合实际的创新举措,推动管理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服务”转变,切实提升了群众获得感与满意度。
一、网格划分“精准化”:从“一刀切”到“因地施策”
过去部分地区的网格划分常采用“统一标准”,导致繁华商圈与老旧小区共用同一网格,管理人员难以兼顾不同需求。建德市打破常规,根据地域特点、人口密度、功能属性动态调整网格单元:在老城区以300-500户为基准设置基础网格,重点覆盖独居老人、困难家庭等特殊群体;在产业园区、商业综合体单独划分专属网格,配备懂经济、通政策的专职网格员;针对城乡接合部流动人口多的特点,增设流动服务子网格,通过定期走访掌握动态信息。这种“分类施策”的划分方式,让每个网格都“有的放矢”。
| 网格类型 | 划分依据 | 服务重点对象 | 管理目标 | |----------------|---------------------------|----------------------------|------------------------------| | 基础生活网格 | 300-500户/网格 | 老年人、困难家庭、儿童 | 日常需求快速响应 | | 产业专属网格 | 园区/商圈独立划定 | 企业、商户、从业人员 | 政策对接与经营支持 | | 流动服务网格 | 按流动人口聚居区动态调整 | 外来务工人员、临时居住者 | 信息登记与民生保障 |
二、队伍组建“多元化”:从“单兵作战”到“协同联动”
传统网格管理常依赖社区工作者“单打独斗”,力量分散且专业不足。建德市创新推出“1+3+N”网格团队模式——“1”名专职网格长牵头,“3”类固定力量(社区民警、城管队员、社区医生)下沉常驻,“N”个志愿者、楼道长、热心居民等社会力量补充。例如,在新安江街道的试点中,网格团队新增了律师顾问(每周固定坐班)、水电维修师傅(应急响应)、心理咨询师(针对家庭矛盾调解),形成“专业问题有专家、日常小事有熟人”的服务网络。更关键的是,通过“积分制”激励居民参与:协助调解邻里纠纷可积10分,提供安全隐患线索积20分,积分能兑换物业费减免、社区活动参与资格等实惠,极大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三、数字赋能“智能化”:从“人工跑腿”到“数据跑路”
为破解信息传递慢、问题发现迟的难题,建德市搭建了“网格智治平台”,打通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12个部门的数据库,实现人口信息、房屋状态、企业台账“一屏统览”。网格员配备智能终端,巡查时可通过拍照上传、语音录入实时上报问题(如道路破损、垃圾堆积),系统自动派单至对应责任部门,并设置“2小时响应、24小时办结”的时限要求。例如,今年夏季某网格员发现某老小区电线裸露,通过平台上传照片后,电力部门30分钟内抵达现场处理,较以往平均处理时长缩短了80%。平台还接入了“民情直通车”模块,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即可提交诉求,系统自动匹配最近网格员跟进,形成“线上+线下”的闭环服务。
四、机制运行“长效化”:从“短期攻坚”到“常态深耕”
为避免网格化管理流于形式,建德市建立了三项关键机制:
1. 考核评价机制:将网格工作纳入街道年度绩效考核,重点考核问题解决率(需达95%以上)、居民满意度(通过季度抽样调查,目标值≥90%)、部门响应时效(超时未办结自动预警);
2. 培训提升机制:每月组织网格员参加“业务充电课”,内容涵盖政策法规解读(如《民法典》涉及社区条款)、沟通技巧训练(针对矛盾调解)、应急处理演练(如火灾初期处置);
3. 资源下沉机制: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网格团队装备更新(如配备执法记录仪、检测工具)、社区服务阵地建设(在网格内设置“邻里服务站”,提供充电、饮水、临时休息等便民功能)。
关键问题答疑:这些创新举措如何落地生效?
| 常见疑问 | 具体做法 | 实际效果体现 | |-------------------------|--------------------------------------------------------------------------|----------------------------------| | “网格划分太细会不会增加管理成本?” | 通过合并同类需求(如相邻网格共享巡逻路线)、动员社会力量分担基础事务(如楼道长负责简单信息收集),整体人力成本反而下降15% | 管理更精准,资源利用效率更高 | | “数字平台会不会增加网格员负担?” | 终端操作界面简化为“拍照-选择问题类型-提交”三步,系统自动关联责任部门,网格员日均上报耗时从2小时减少至30分钟 | 效率提升,基层干部满意度显著提高 | | “居民参与度不高怎么办?” | 开展“最美网格员”“热心居民”评选,通过社区公告栏、微信群宣传典型案例;定期举办网格开放日,邀请居民体验巡查工作 | 居民主动上报问题量同比增加40% |
在建德市的实践中,街道综合治理网格化建设的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手段升级,更在于以“人”为核心的服务理念转变——通过精准划分让管理更有方向,通过多元队伍让服务更有温度,通过数字赋能让响应更有速度,通过长效机让成效更有保障。这些举措如同细密的“针脚”,将基层治理的“大网”织得更密、更牢,最终让城市更有序、生活更美好。

虫儿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