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云雾茶采收活动中,“高山情”如何成为乡村振兴的情感纽带?
在高山云雾茶采收的忙碌场景里,这份“高山情”不只是山间的情怀,更是让乡村从零散发展走向凝聚振兴的关键力量,它究竟是怎样串联起乡村振兴的各个环节呢?
凝聚本土村民:用情感筑牢参与根基
在高山云雾茶采收季,村里的老人们会带着年轻人按祖辈传下的规矩选采摘时机,清晨露水未干时上山,采收时要轻捏嫩芽不损伤枝叶。这种代代相传的采收习俗,让村民在协作中重温共同的记忆,感受到自己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
采收后的集中制茶环节,村民们分工清洗、晾晒、炒制,谁家忙不过来,邻里主动搭把手,这种互助氛围让“高山情”化作实实在在的凝聚力。村民们在参与中意识到,茶叶不仅是经济来源,更是家乡的符号,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自然更高。
唤回返乡青年:以情感搭建回归桥梁
许多在外打拼的青年,每到采收季会回到家乡帮忙。他们带着城市的视野,发现家乡茶叶的品质优势,但更触动他们的是采收时的热闹场景:长辈的叮嘱、同辈的欢笑,还有茶叶在锅中翻炒出的熟悉香气。这些情感细节让他们重新审视家乡的价值。
“高山情”让青年们看到,家乡的发展不再是孤独的坚守,而是有情感支撑的事业。他们开始利用电商平台推广带着“高山情”标签的茶叶,讲述家乡的故事,把情感转化为市场竞争力,留在乡村创业的意愿也更强烈。
链接城乡游客:借情感打开增收通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游客走进高山茶园,参与采收体验。茶农会带着游客体验采茶的技巧,讲解云雾气候对茶叶口感的影响,分享祖辈种茶的故事。游客在亲手采摘、品尝新茶的过程中,感受到的不仅是茶香,更是高山地区淳朴的乡情。
这种情感体验让游客愿意为带有“高山情”的茶叶和农产品买单,甚至成为乡村的“回头客”。乡村通过情感链接,把单一的茶叶销售拓展为“采收体验+农产品销售+乡村旅游”的多元增收模式。
促成政企协作:靠情感稳定发展支撑
当地政府和企业在助力茶产业发展时,也注重挖掘“高山情”的价值。政府支持建设茶文化展示馆,收集老茶农的工具、照片,记录采收习俗;企业与村里签订合作协议时,不仅关注茶叶品质,更承诺保护传统采收方式,提供技能培训。
这种基于情感认同的协作,让企业更愿意长期投入,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更贴合乡村实际需求。政企与乡村之间不再是简单的利益关系,而是带着对“高山情”的尊重,共同推动茶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稳定支撑。
从村民的日常协作到青年的回归创业,从游客的体验消费到政企的持续投入,“高山情”就像一条隐形的纽带,把乡村振兴中的各方力量紧紧连在一起。它让乡村在发展中保留了温度,也让振兴之路走得更稳、更远。据一些山区的统计,融入情感元素的茶产业,其产品溢价率和村民参与度都比单纯发展产业高出不少,这正是“高山情”在乡村振兴中最真实的价值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