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跨越百年的品牌如何在多次易主中保持其传奇地位?
丽娃游艇(Riva)自1842年创立以来,历经多次所有权变更,其发展轨迹与意大利工业史紧密交织。以下是关键节点梳理:
时间段 | 所有者/集团 | 核心事件 |
---|---|---|
1842-1938 | 创始家族(Travisanitis) | 以手工木船制造闻名,奠定品牌基础。 |
1938-1962 | 阿尔多·费鲁奇(AldoFerrucci) | 推动机械化生产,推出经典“Aquarama”型号,奠定现代游艇设计风格。 |
1962-1966 | 菲亚特集团(Fiat) | 并入菲亚特旗下,引入工业化管理,但因理念冲突导致品牌定位模糊。 |
1966-1973 | 印度斯坦航空(HindustanAeronautics) | 外资控股期间,因市场策略失误导致销量下滑。 |
1973-2009 | 阿涅利家族(Agnelli) | 通过依维柯(Iveco)重新纳入菲亚特体系,恢复手工工艺传统,推出“Tritone”系列。 |
2009-至今 | 嘉盛集团(Investindustrial) | 私募股权收购后,强化高端定制化服务,拓展全球市场。 |
关键转折点解析
-
菲亚特时期的工业化争议(1962-1966)
菲亚特试图将丽娃纳入标准化生产体系,但品牌核心的手工工艺与工业化冲突,导致产品失去独特性。 -
阿涅利家族的复兴(1973-2009)
依维柯重新整合资源,恢复“手工雕刻+碳纤维”混合工艺,推出限量版游艇,重振品牌高端形象。 -
私募资本的全球化布局(2009年至今)
嘉盛集团通过数字化营销和定制化服务,将丽娃定位为“奢侈品游艇”,年产量控制在50艘以内,维持稀缺性。
争议与挑战
- 文化认同危机:外资控股期间,部分经典设计被简化,引发传统工艺拥护者不满。
- 环保转型压力:近年欧盟排放法规趋严,丽娃需平衡传统动力系统与新能源技术投入。
丽娃的每次易主均伴随战略调整,但其核心价值始终围绕“手工艺术”与“意大利设计美学”展开,成为奢侈品游艇领域唯一跨越三个世纪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