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觉得画小马的动态姿势很难把握,总是画得歪歪扭扭或者呆板僵硬呢?别担心,用几何结构分解法就能轻松搞定哦!下面就来详细讲讲具体怎么做吧~
一、核心躯干:用长方体搭建“身体底座”
小马的躯干是全身动态的“稳定器”,就像盖房子时的承重墙一样重要。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稍微倾斜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倾斜角度直接决定了小马是站立、奔跑还是跳跃。
- 站立时:长方体保持垂直或微微前倾,体现稳定感;
- 奔跑时:长方体大幅度前倾,像一辆往前冲的小火车,充满动感;
- 跳跃时:长方体呈“拱桥形”倾斜,两头翘起,中间下沉,仿佛紧绷的弹簧。
先画准这个长方体的角度和比例,身体的大致动态就出来啦~
二、头部与颈部:球体+圆柱体的“灵活组合”
小马的脑袋圆圆的,特别可爱,用球体来概括再合适不过!球体的位置决定了小马的“视线方向”——比如球体向左上方倾斜,就像在看天上的小鸟~
颈部则是连接头部和躯干的“桥梁”,用圆柱体来表现最直观。圆柱体的弯曲程度能体现脖子的灵活性:
- 抬头时,圆柱体向后弯曲,像一座小拱桥;
- 低头时,圆柱体向前弯曲,像个问号“?”;
- 转头时,圆柱体则会呈现“S”形的扭转。
把球体(头部)和圆柱体(颈部)连接在躯干长方体的前端,记得脖子和身体的衔接要自然,不要画成“直角弯”哦~
三、四肢:长方体+圆柱体的“动态支柱”
小马的四肢是动态的“发动机”,跑、跳、站全靠它们!虽然看起来复杂,但分解后超简单:
部位 | 几何概括 | 动态小技巧 |
---|---|---|
大腿/小腿 | 较粗的长方体 | 站立时两腿垂直,像两根稳固的柱子;奔跑时前后腿“一屈一伸”,前面的腿长方体向前伸展,后面的向后蹬,像弹簧一样有张力~ |
脚掌/马蹄 | 较小的长方体/梯形 | 马蹄是“落脚点”,画的时候要注意和地面的角度,比如走路时前脚掌先着地,马蹄前端微微抬起,像踩在小台阶上~ |
关节处 | 圆柱体(简化) | 膝盖、脚踝等关节可以用短圆柱体过渡,让四肢的弯曲更自然,比如跪坐时膝盖处的圆柱体向后突出,表现关节的转折~ |
画四肢时,先确定“大长方体”的走向,再细化关节和马蹄,就能避免“四肢长短不一”“关节错位”的问题啦!
四、特殊部位:简化细节,突出“小马特征”
小马宝莉里的角色还有鬃毛、尾巴、角和翅膀这些“标志性零件”,虽然不是身体动态的核心,但用几何简化后能让画面更协调:
- 鬃毛和尾巴:别一开始就画飘逸的毛发,先用不规则的“云朵状”图形(可以理解为几个连接的半圆或椭圆)确定大致轮廓和走向,比如开心时尾巴向上翘,像一朵小蘑菇;生气时鬃毛向后炸开,像两个倒过来的三角形~
- 角和翅膀:角可以用圆锥体概括,翅膀则像一对展开的“扇形”(由几个连接的三角形组成),注意翅膀的角度要和身体动态匹配,比如飞行时翅膀向后倾斜,像飞机的机翼~
五、整体协调:用“动态线”串联所有几何块
最后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画一条贯穿全身的动态线(可以是曲线或折线),让所有几何块“串联”起来!比如画一只跳跃的小马,动态线是一条向上拱起的弧线,从头顶的球体出发,经过颈部的圆柱体、躯干的长方体,再到四肢的长方体,确保每个几何块都“沿着这条线”摆放,这样整体姿势就会流畅又自然~
举个例子:画“紫悦开心地挥手”,动态线是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头部球体向右偏,躯干长方体微微右倾,前腿长方体向前伸展(像在挥手),后腿长方体支撑身体,尾巴的“云朵状”图形也向右上方扬起——是不是一下子就有画面感了?
通过几何结构分解,把复杂的马体动态拆成“球体、圆柱体、长方体”这些简单图形,是不是觉得画小马姿势一点也不难了?快拿起笔试试吧~先从简单的站立姿势开始,再挑战奔跑、跳跃,慢慢就能解锁各种可爱的小马动态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