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首页传统节日 24节气 企业成立时间 今日 问答
首页 > 今日 > 今日新鲜事 > 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1927年外交风暴始末

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1927年外交风暴始末

时间: 2025-07-10 11:10:13 阅读:286


1927年12月14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对苏联断绝邦交令,指控苏联通过领事馆及商业机构操纵广东事变,引发近代中苏关系史上最严重的断裂。

断交背景:国共分裂与外交转向

1924年国民党“联俄容共”政策曾推动中苏合作,但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国民政府转向反共,苏联被视为“赤化中国”的幕后推手。同年12月11日,中国共产党发动广州起义,苏联驻广州领事馆被指控为起义指挥部。国民政府借此指控苏联干涉内政,成为断交导火索。

断交过程:从通牒到暴力冲突

  1. 断交令发布
    1927年12月14日,国民政府宣布撤销苏联在华领事馆、关闭国营商业机构,并驱逐外交人员。次日,外交部长伍朝枢向苏联驻沪总领事递交通牒,限期一周离境。

  2. 地方执行与暴力升级
    各地政府搜查苏联领事馆,没收资产,并逮捕、驱逐侨民。广州等地爆发针对苏联人员的暴力事件,约5700人遇害。苏联外交官及侨民被迫撤离,中苏贸易中断。

中东路事件:断交后的军事对抗

1929年,国民政府试图收回中东铁路(中苏共管铁路)控制权,引发更大冲突:

  • 事件经过
    7月10日,东北当局武力接管中东路,逮捕苏方职员。苏联于7月17日宣布断交,并派兵进攻满洲里、绥芬河等地。至11月,苏军击败东北军,中方伤亡逾2000人。
  • 《伯力协定》签订
    12月3日,中苏签订协定,恢复共管状态,国民政府被迫承认战败。

国际反应:列强博弈下的孤立

  1. 英国与日本的态度
    英国支持国民政府反苏政策,认为苏联在华扩张威胁其长江流域利益;日本则借机加强在东北渗透,为“九一八事变”埋下伏笔。
  2. 苏联的报复性措施
    苏联转向支持中共,提供军事培训与资金,并在新疆策动“三区叛乱”,试图分裂中国边疆。

长期影响:中苏关系的冰封与解冻

  1. 意识形态对立固化
    国民政府将苏联定义为“红色帝国主义”,苏联则视国民党为“反动代理人”,双方敌对持续至1949年。
  2. 1949年后的转折
    新中国成立次日,苏联率先承认并建交,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开启十年“蜜月期”。但1960年代因意识形态分歧再度交恶,直至1989年关系正常化。

事件关键时间表

时间事件概要后果
1927.12.14南京政府发布对苏断交令苏联外交机构撤离,侨民遭驱逐
1929.07.10中东路事件爆发中苏军事冲突,东北军战败
1931.09.18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苏联默许日本侵占东北
1949.10.02苏联承认新中国中苏建交,国民党政府彻底失去外援

余波:历史评价的分歧

国民政府断交决策被部分学者视为“外交冒进”,未能评估苏联反击能力;亦有观点认为此举遏制了共产主义渗透。而苏联的报复行动,如支持新疆分裂势力,暴露其大国沙文主义本质。

这场断交风暴标志着20世纪中苏关系的复杂性,既是意识形态对抗的缩影,也为冷战格局下的东亚地缘政治埋下伏笔。

相关文章更多

    1905-1908:刚果自由邦主权更迭始末 [ 2025-07-02 23:30:01]
    国际舆论重压下,比利时议会正式接管利奥波

    "赞比亚国父"卡翁达被捕事件始末:一场未遂政变引发的政治风暴 [ 2025-07-02 23:00:01]
    1997年12月25日清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一处住宅被

    金熙宗遇弑始末:一场权力漩涡中的血色政变 [ 2025-07-02 01:00:02]
    1149年冬夜,金上京皇宫内刀光剑影,27岁的完颜亮率

    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北京条约》始末:澳门主权的百年沉浮 [ 2025-07-01 22:30:02]
    1887年12月1日,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即《中葡北

    民主革命先驱的觉醒时刻:1866年孙中山诞生始末 [ 2025-07-01 12:30:02]
    翠亨村的深秋迎来一位改变中国命运的婴孩,村头

    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被列为整风文件始末 [ 2025-07-01 04:30:02]
    1944年,重庆《新华日报》连载郭沫若的史论文章《甲申三百年祭》,引

    汪精卫与吴稚晖:1927年政坛笔战始末 [ 2025-06-30 14:30:01]
    一场由政治立场的根本对立引发的笔墨交锋,将国民党两大核心人物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1927年

    人类首枚航天运载器陨落始末:燃烧58天的太空探索里程碑 [ 2025-06-30 00:30:02]
    1957年12月7日,苏联科学院向全球公布一则声明:为人

    中共提出的《中国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协议》为何被赫尔利评价为“完全合理”? [ 2025-06-29 17:23:23]
    这一协议体现了诸多积极意义,满足了当时的一些需求,是赫

    国民政府为何选择同时对德国和意大利宣战? [ 2025-06-28 11:56:53]
    国民政府在二战后期同时对德意宣战,是国际形势变化、自身利益考量及同盟

    国民政府如何追认和表彰高志航的贡献? [ 2025-06-19 13:24:57]
    高志航作为抗日战争初期的空军英雄,其贡献受到国民政府的多次嘉奖与纪念,以下是具体举措的

    国际社会对国民政府还都南京的反应如何? [ 2025-06-11 09:12:37]
    1946年5月国民政府正式还都南京,各国基于战后利益格局调整,呈现差异化的外交表态与行动。国

    成都被攻克前,国民政府曾尝试进行哪些最后的军事部署? [ 2025-05-31 03:44:51]
    1949年12月,随着解放军迅速向西南推进,国民政府为

    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对当时国内政治局势产生了哪些影响? [ 2025-05-25 19:05:53]
    1946年5月,国民政府从重庆迁回南京,结束了抗战时期的“陪都”状态。这一事件标志着中国政治中心的重

    南京国民政府最初对通电的回应态度如何? [ 2025-05-22 02:27:49]
    南京国民政府面对不同通电时回应态度不一。当通电内容与自身统治利益相符时,可能表现出积极合作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的确切时间及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 2025-05-20 21:57:46]
    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1937年“七

    委员会如何评价当时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 [ 2025-05-20 17:19:52]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于1927年,它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

    国民政府第三厅成立于何时?具体组织架构如何? [ 2025-05-19 03:19:29]
    国民政府第三厅于1938年4月1日在武汉成立,隶属于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要负责抗战时期文化宣传

    冯玉祥的辞职是否受到蒋介石或国民政府的直接压力?国共两党对此事件有何不同评价? [ 2025-05-16 20:43:13]
    冯玉祥1930年中原大战后辞去军政职务,其背景涉及多方政治博弈。以下从压力来源与两党立

    国民政府为何在1940年与德、意断交后仍延迟至1941年才正式宣战? [ 2025-04-30 13:42:51]
    1940年国民政府与德、意断交,却在次年才宣战,这背后涉及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多方面考量。国内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