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35年前的今天,1889年10月29日(农历1889年10月6日),车尔尼雪夫斯基逝世。
车尔尼雪夫斯基不但是俄国著名作家,而且是19世纪60年代反对沙皇农奴制度的代表人物和先进思想的启蒙者。他的活动曾经得到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高度评价。列宁称赞他“从50年代起直到1888年,始终保持着完整的哲学唯物主义的水平”。
车尔尼雪夫斯基于1828年7月24日出生在伏尔加河畔的萨拉托夫市。他在童年时代就浸沉于人民的生活之中,亲眼目睹了农奴制度的黑暗和残酷。这激起了他对这种fǔ朽制度的强烈不满和憎恶,对他以后革命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学毕业后不久,车尔尼雪夫斯基便在彼得堡投身革命运动。他无情地揭露和抨击地主迫害农奴的罪行,号召农民们团结起来,对沙皇和地主阶级采取有组织的行动。他的活动引起了沙皇政府的仇视。1862年7月7日,车尔尼雪夫斯基遭到逮捕,并被投入彼得堡罗要塞的单人牢房。
彼得堡罗要塞是1703年彼得大帝下令建造的,建成后沙皇政府就把它变成了一座残酷黑暗的政治监狱,高尔基也曾在这里坐过牢。坚固的牢墙剥夺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人身自由,但却锁不住他的革命思想。身陷囹圄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凭借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利用一切可能继续他的文学创作。在极艰苦的条件下,他创作了被称为生活教科书的长篇小说《怎么办?》。这部作品是19世纪俄罗斯的古典主义杰作之一。它通过独特的艺术形式,表达了作家的政治、哲学和美学观点。车尔尼雪夫斯基通过自己的作品宣传唯物主义,揭露反动势力,教育读者行动起来改造黑暗现实,建立没有人剥削人的新社会。车尔尼雪夫斯基深知,在遭受审查的杂志中,特别是当反动政府用全力来镇压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时候,刊登一部广泛批评旧世界的作品是不可能的。因此,他的作品,采用了伊索寓言式的语言,以曲折的手法,用描写男女爱情的情节进行伪装,巧妙地通过了沙皇书报检查机关,被准许在《现代人》杂志上发表。当小说的部分章节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许多先进人物的注意。人们争相传看,热烈讨论,从中受到鼓舞和教育。
《怎么办?》问世以后,沙皇政府才发觉他们上了当。负责审查《现代人》的检查官被撤职,小说被禁止出版。但是已经出版的杂志早已在群众中到处传阅,它的手抄本也在人民中广泛流传。小说还被译成了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在国外出版发行。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沙皇当局判处7年苦役,并且终身流放西伯利亚。
1864年5月19日,在彼得堡的拉特宁广场上进行了侮辱性的褫夺公民权的仪式。车尔尼雪夫斯基被捆在“耻辱柱”上,胸前挂着写有“国事犯”字样的牌子,刽子手在他的头顶上把长剑折成两段,随后,把他押送到西伯利亚服苦役。20多年后,1889年6月,车尔尼雪夫斯基才得到许可回到故乡萨拉托夫。多年的监禁生活损害了他的健康,4个多月后,1889年10月29日,这位伟大的作家离开了人世。
[ 1675 年 ] 10月29日 莱布尼茨提出了微积分里的“∫”
[ 1889 年 ] 10月29日 车尔尼雪夫斯基逝世
[ 1889 年 ] 10月29日 革命先驱李大钊诞辰
[ 1902 年 ] 10月29日 中国第一所女子学校招生
[ 1907 年 ] 10月29日 山阴县令李钟岳义殉秋瑾
[ 1911 年 ] 10月29日 阎锡山就任山西军政府都督
[ 1911 年 ] 10月29日 美国现代报业奠基人普利策逝世
[ 1914 年 ] 10月29日 土耳其被迫与协约国宣战
[ 1922 年 ] 10月29日 墨索里尼法西斯分子抵达罗马
[ 1923 年 ] 10月29日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胜利
[ 1929 年 ] 10月29日 世界经济大危机爆发
[ 1948 年 ] 10月29日 蒋经国“打虎”失败
[ 1956 年 ] 10月29日 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爆发
[ 1964 年 ] 10月29日 我国与赞比亚建交
[ 1964 年 ] 10月29日 苏联修正赫鲁晓夫
捷克街头搭讪系列中频繁出现的“钞能力”场景是否真实反映了捷克本土社交文化,还是存在文化误读? [ 2025-07-28]
这一场景真的能代表捷克本土社交文化吗,还是仅仅是一种文化误读?可
综艺挠痒痒挑战赛中,参赛者如何克服生理反应完成游戏任务? [ 2025-07-31]
作为历史上今天的读者(我平时看这类综艺时就发现,挠痒痒引发的生理反应其实是人体的自
挠脚心审问与传统酷刑相比,其心理威慑效果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 2025-07-27]
这种非暴力手段是否能替代传统酷刑的威慑作用?对比维度
日本著名男优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有哪些? [ 2025-07-28]
这些演员如何影响日本成人电影产业的发展?以下是日本成人电影产业中具有代表性的男优
缅北开火车与其他缅北犯罪黑话(如“四轮定位”)有何关联? [ 2025-07-29]
缅北犯罪黑话是当地犯罪组织为了便于交流、逃避监管而创造的一套暗语体系。“缅北开火车”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