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在东北拼凑伪满洲国这一行为严重破坏了地区和平与稳定,践踏了中国主权,国际社会对此反应不一。以下是不同国家和组织的具体态度:
国家/组织 | 反应 |
---|---|
苏联 | 基于地缘政治和自身利益考量,为避免与日本直接冲突,采取了不干涉的中立态度。虽未承认伪满洲国,但与日本签订了《苏满渔业协定》等,一定程度默认了伪满当局的存在。 |
美国 | 秉持“不承认主义”。1932年1月7日,美国国务卿史汀生照会中日两国政府,声明不承认用违反《国际联盟盟约》和《巴黎非战公约》的手段所造成的任何情势、条约或协定,不承认伪满洲国的合法性。 |
国际联盟 | 成立了以李顿为首的调查团。调查团在1932年10月公布了《国联调查团报告书》,指出伪满洲国是日本扶持的傀儡政权,并非真正的“独立运动”产物,但国联未采取有力措施制裁日本,日本随后宣布退出国联。 |
部分欧洲国家 | 多数欧洲国家对日本的行为持谨慎态度。英法等国因忙于应对欧洲局势,不想过度卷入远东事务;德国在希特勒上台前,对伪满洲国未明确表态,之后出于与日本结盟的考虑,于1938年承认伪满洲国。 |
拉美国家 | 部分拉美国家受日本外交宣传和经济诱惑影响,承认了伪满洲国。如萨尔瓦多在1934年率先承认,多米尼、危地马拉等国也相继跟进。 |
国际社会的不同反应体现了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各国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日本的侵略行径并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