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 | 课程内容 | 特色亮点 |
---|---|---|
数字创客课程 | 编程基础、机器人搭建、3D打印技术 | 融合STEAM教育理念,培养逻辑思维与创新能力 |
非遗工坊 | 金陵剪纸、云锦制作、南京白局等地方非遗技艺 | 传承文化基因,强化动手实践与文化认同感 |
生态农科实践 | 校园农场种植、昆虫观察、生态循环系统设计 | 结合自然教育,提升科学探究与环保意识 |
戏曲韵律课堂 | 南京白局唱腔、传统戏曲身段、现代音乐融合 | 活化传统文化,增强艺术表现力与审美素养 |
国际理解课程 | 跨文化主题研讨、多语种情景模拟、国际事务模拟联合国 | 培养全球视野,提升跨文化沟通能力 |
社会服务实践 | 社区志愿服务、公益项目策划、公民素养工作坊 | 强化社会责任感,塑造健全人格 |
课程设计逻辑
- 传统与现代的平衡:在“礼、乐、射、御、书、数”传统六艺基础上,替换为更具时代性的数字技术、生态科学等模块,例如以编程替代“数”,以非遗工坊呼应“乐”。
- 跨学科整合:每门课程均融合多领域知识,如数字创客课程需结合数学逻辑与工程设计,生态农科实践涉及生物、化学及社会学知识。
- 实践导向:80%课程包含动手环节,例如非遗工坊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件作品,社会服务实践需提交社区调研报告。
- 地域文化渗透:课程内容深度结合南京本土文化符号,如南京白局、云锦技艺,强化学生对城市历史的认同。
实施效果
- 学生作品获省级科技创新奖12项,非遗作品被南京民俗博物馆收藏。
- 家长反馈显示,85%学生对传统文化兴趣显著提升,70%学生提出过自主实践项目创意。
(注:以上内容基于公开报道及教育行业研究整理,具体课程细节以学校官方发布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