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民党在两岸直接“三通”进程中扮演的角色复杂且多面。在不同阶段,其态度和作用有所变化。
早期阻碍
在台湾地区由国民党长期执政时期,出于政治考量,对两岸直接“三通”采取限制政策。当时国民党当局坚持“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设置重重障碍,严重阻碍了两岸民间交流和“三通”的实现。这种做法违背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和愿望,使得两岸的经贸往来、人员交流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进行,极大地增加了交流成本,限制了两岸关系的发展。
后期推动
随着两岸形势的发展和岛内民意的推动,国民党部分人士开始意识到“三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05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团访问大陆,国共两党领导人举行会谈,并发布了“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明确提出促进两岸直接“三通”等主张。这为两岸“三通”的推动营造了积极的氛围。之后,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地区期间,在一定程度上顺应民意,逐步放宽了对两岸“三通”的限制。2008年,两岸实现了海运直航、空运直航、直接通邮,两岸直接“三通”基本实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国民党当时执政当局的政策调整。
总体而言,中国国民党在两岸直接“三通”过程中,前期扮演了阻碍者的角色,后期在形势推动下成为了有限的推动者,而最终“三通”的实现是两岸同胞共同努力和大势所趋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