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时间 | 事件 |
---|---|
1938年 | 由国民政府空军司令部主持修建,定位为军用机场,主要用于抗日空战。 |
1949年后 | 转为民用机场,但因战后重建需求有限,长期处于闲置状态。 |
1960年代 | 重新启用为军民合用机场,承担部分运输任务。 |
2012年 | 经全面扩建改造,升级为4C级民用机场,正式命名为“汉中城固机场”。 |
抗战时期的作用
-
战略运输枢纽
- 作为“驼峰航线”(中印航线)的中转站,承担中美联合运输队的物资补给任务,保障了滇缅公路中断后中国战场的后勤需求。
- 1942-1945年间,累计转运飞机300余架、战略物资超10万吨。
-
空袭与防御基地
- 驻扎中美混合飞行大队,执行对日军占领区的侦察与轰炸任务。
- 1944年参与“一号作战计划”反制,成功拦截日军侦察机多架。
-
航空人才培训
- 设立空军第四飞行训练大队,培养飞行员超200名,为后期反攻西南战场提供技术支援。
-
情报与通信中心
- 配置雷达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日军飞行动态,与重庆、昆明形成情报联动网络。
历史意义
汉中机场的抗战贡献体现了中国西南地区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纵深价值,其军事设施与人员调度模式为现代机场的军民融合提供了历史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