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正值特殊历史时期,毛泽东欲借《大公报》发表祭文,背后有着复杂且重要的原因,涉及团结抗日等多方面考量。
扩大影响力
《大公报》在当时是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全国性大报,发行范围广、受众群体多。通过《大公报》发表祭文,能够让更多的人看到祭文内容,将共产党对于民族、历史的重视和立场传递给社会各界,包括广大民众、中间势力以及国民党统治区的人群,从而扩大共产党在全国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团结抗日力量
1937年,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民族抗战的形势逐渐形成。祭文往往蕴含着对民族历史、祖先的尊崇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通过《大公报》公开发表祭文,可以向全国人民展示共产党团结抗日的决心和诚意,有助于凝聚各阶层、各党派的抗日力量,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
争取舆论支持
在舆论宣传方面,《大公报》有一定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在这份报纸上发表祭文,能在舆论上占据有利地位,引导社会舆论关注民族大义和抗战事业,争取社会舆论对共产党抗日主张的支持,为共产党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赢得更有利的舆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