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区别对比表
维度 | CCTD指数 | CCI指数 |
---|---|---|
数据来源 | 覆盖全国主要煤炭产区及消费地 | 侧重沿海地区电厂采购价格 |
煤种覆盖 | 动力煤、炼焦煤、无烟煤等全品类 | 以动力煤为主 |
计算周期 | 每日更新,反映实时市场波动 | 每周发布,侧重中长期趋势分析 |
应用场景 | 用于现货交易定价、短期市场研判 | 用于长协合同基准价、电力企业采购决策 |
市场影响力 | 更受贸易商及中小型企业关注 | 深度影响大型电厂及长期合约签订 |
深入解析
-
数据采集范围
- CCTD:采集全国300余家煤矿、港口及终端用户数据,覆盖山西、陕西、内蒙古等主产区,以及华东、华南等消费区。
- CCI:聚焦环渤海地区(秦皇岛、曹妃甸等)及华东沿海电厂采购行为,数据来源集中于港口及终端需求端。
-
价格形成机制
- CCTD:采用加权平均法,综合产地、港口及终端价格,反映全链条价格动态。
- CCI:以沿海电厂实际采购价为基准,结合市场供需预期调整,更贴近终端需求变化。
-
用户群体差异
- CCTD:适用于贸易商、中小煤矿及关注区域市场波动的投资者。
- CCI:被大型电力集团、煤炭进口企业及政策制定者广泛引用,作为长协定价参考。
-
政策关联性
- CCTD:因覆盖范围广,常被用于分析国家煤炭保供政策效果。
- CCI:与沿海地区电煤库存、进口煤政策联动性更强,反映外购电煤成本压力。
实际应用建议
- 短期交易:优先参考CCTD的高频数据,捕捉产地与港口价差机会。
- 长期合约:结合CCI指数与CCTD的中长期趋势,平衡供需两端风险。
- 区域决策:北方煤矿企业侧重CCTD产地指数,南方电厂则依赖CCI指导采购。
通过上述对比可见,两者并非完全替代关系,而是互补性工具。企业需根据自身业务场景选择适配指数,或综合两者数据优化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