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国运动旨在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维护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制度。其开始阶段面临着诸多挑战,最大挑战当属军事力量悬殊。
挑战方面 | 具体情况 |
---|---|
军事力量 | 袁世凯掌握着当时中国最庞大且装备相对精良的北洋军队。护国运动初期,护国军人数较少,武器装备落后,物资供应也十分匮乏。例如云南护国军出征时,枪支弹药短缺,很多士兵甚至只能持冷兵器作战,与袁世凯的北洋军形成鲜明对比。 |
外部压力 | 日本等列强在当时支持袁世凯政府,为其提供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援助。这使得护国运动在国际上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护国军不仅要应对国内袁世凯的军事围剿,还要承受来自外部列强的压力。 |
内部协调 | 护国运动涉及多个地方势力和政治团体,各方利益诉求不尽相同。在运动开始阶段,很难迅速形成统一的指挥和行动。如一些地方军阀虽表示响应护国,但实际上是为了自身利益,对护国军的支持并不积极,甚至出现观望、拖延的情况。 |
综上所述,军事力量上与袁世凯北洋军的巨大差距,是护国运动开始阶段面临的最大挑战,严重制约了护国军的军事行动和战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