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通过整合军政资源、强化外交决策效率,推动协定谈判进程。
背景与政策调整
1936年3月广田内阁成立时,日本面临内外压力:国内军部势力扩张,对外需协调与德国、意大利的关系。广田内阁提出“协和外交”,主张通过结盟巩固国际地位,为德日防共协定奠定基础。
加速协定的关键措施
措施领域 | 具体行动 | 协定相关影响 |
---|---|---|
军政协调 | 设立军部与内阁直接沟通机制 | 减少谈判阻力,统一决策方向 |
外交策略 | 派遣特使密谈,绕过常规外交程序 | 缩短磋商周期,提升保密性 |
国际局势利用 | 利用欧洲局势紧张强化合作必要性 | 促成德日双方快速达成共识 |
协定签署进程对比
- 广田内阁前:德日谈判停滞,双方在军事合作范围、对苏立场存在分歧。
- 内阁成立后:1936年11月签署《德日防共协定》,从重启谈判到签署仅耗时8个月。
广田内阁通过集中决策权、优化谈判流程,显著缩短了协定磋商时间。其强化军部与外交系统的协作模式,为后续日德意三国同盟的建立提供了制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