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图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重要工具,其正常值数据的确立对临床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我国医学界通过系统性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空白。
研究年份 | 主导机构 | 覆盖年龄段 | 核心参数范围(μV) |
---|---|---|---|
1964年 | 北京协和医院 | 5-60岁 | α波:20-100 |
1964年 | 全国协作组 | 新生儿 | δ波:50-150 |
1964年 | 冯应琨教授团队 | 儿童 | θ波:30-80 |
研究过程
- 历时3年完成全国7省市2,800例样本采集
- 建立昼夜节律、年龄分层的动态参数模型
- 发现中国人群β波活跃度较欧美高8-12%
应用价值
- 为癫痫、脑炎等20余种疾病提供诊断基准
- 推动国产脑电图机研发
- 被纳入1978年《临床脑电图学》教材
这项由冯应琨教授领导的攻关成果,使我国脑电诊断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数据模型至今仍在临床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