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纲领与行动方针对比
方向 | 具体内容 |
---|---|
政治导向 | 主张戏剧为阶级斗争服务,揭露旧社会剥削本质,宣传革命思想。 |
大众化路线 | 提倡戏剧语言通俗化、形式贴近工农生活,打破传统戏剧的精英化倾向。 |
现实主义创作 | 要求作品真实反映底层民众苦难,如《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直接刻画社会矛盾。 |
实践策略
- 创作方向
- 以工厂、农村为题材,展现工人罢工、农民抗租等斗争场景。
- 融合街头剧、活报剧等灵活形式,适应流动演出需求。
- 组织行动
- 建立“蓝衣剧社”“五月花剧社”等团体,深入工人聚居区演出。
- 通过戏剧培训学校培养青年演员,扩大左翼戏剧影响力。
- 对抗文化压迫
- 批判封建戏曲、商业化戏剧,抵制国民党当局的文化审查与打压。
思想特点
- 阶级立场鲜明:明确区分“为谁服务”,反对脱离政治的“纯艺术论”。
- 国际视野:借鉴苏联“无产阶级文化协会”经验,强调戏剧的国际革命联结。
- 批判性与建设性并存:既揭露旧社会黑暗,也描绘理想社会的斗争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