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毛女》的创作深受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影响,在内容、受众、目的等方面均有体现。
创作导向契合为人民服务精神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明确文艺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白毛女》将视角对准广大农民群众。它以贫苦农民杨白劳和女儿喜儿的悲惨遭遇为线索,展现了旧中国农民在封建地主阶级压迫下的苦难生活,反映了农民的心声,让农民从剧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产生强烈共鸣,真正做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
艺术形式符合普及与提高要求
讲话提出文艺要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白毛女》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歌舞剧形式,融入了河北民歌、戏曲等元素,既通俗易懂又具有艺术感染力。这种形式易于在广大群众中普及,同时又通过艺术加工和创新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让普通民众能接受,也让文艺水平得到提升。
创作目的体现文艺推动现实作用
讲话强调文艺要成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白毛女》通过“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鲜明对比,深刻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罪恶,激发了广大群众对旧社会的仇恨和对新社会的热爱,起到了动员群众、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作用,符合讲话所倡导的文艺对现实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