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本名张遂),生于683年,卒于727年,出身显赫却经历家道中落,年少时以博学闻名,后因政治动荡选择出家。
一、生卒年份考据
事件 | 时间 | 历史背景 |
---|---|---|
出生 | 683年(唐高宗弘道元年) | 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国力强盛 |
逝世 | 727年(唐玄宗开元十五年) | 开元盛世中期,科技文化繁荣 |
二、早年生活经历
-
家世背景
张遂祖籍邢州巨鹿(今河北邢台),祖父为唐初名将张公谨,封郯国公。父亲张擅曾任武功县令,但家族在其幼年时逐渐衰落,迫使其早年生活清贫。 -
天赋与学术启蒙
- 博览群书:幼年即展露天资,熟读儒家经典,兼涉阴阳五行、历算之学。
- 师从名家:曾向长安玄都观道士尹崇学习《太玄经》,并深入研究汉代扬雄的象数学理论,奠定天文历法基础。
-
避祸出家
因拒绝与武则天之侄武三思交往,且不满韦后乱政,21岁时选择在嵩山会善寺剃度,法号“一行”,师从禅宗北派高僧普寂。出家后游历各地,研习佛教密宗与天文观测技术。
三、历史评价
僧一行的早年经历融合了贵族血统、学术追求与政治避世,其知识体系横跨儒释道三家,为后来编制《大衍历》、测量子午线等成就奠定了跨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