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1月至8月,东北民主联军通过运动战与歼灭战结合,阶段性实现歼敌目标,但存在月度波动。
关键时间节点与战果对比
时间范围 | 主要战役/行动 | 歼敌规模(师级单位) | 是否达标 |
---|---|---|---|
1947年1-2月 | 三下江南、四保临江 | 约4个师 | 超额 |
1947年3-4月 | 松花江沿线反击 | 1.5个师 | 部分 |
1947年5-6月 | 夏季攻势初期 | 2个师 | 达标 |
1947年7-8月 | 夏季攻势纵深作战 | 3个师 | 超额 |
具体作战背景
-
战略调整
1947年1月后,东北民主联军贯彻“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方针,通过灵活机动削弱国军有生力量。例如“三下江南”战役中,以运动战分割包围敌整编师,单月歼敌超2个师。 -
月度差异分析
- 高完成月份(如1月、7月):依托根据地支援与情报优势,快速歼灭孤立之敌。
- 低完成月份(如4月):因国军收缩防线,转为固守城市,歼敌难度增大。
-
数据统计争议
部分战役歼敌数为“团级累计”,需折算为整编师(约8000-10000人)。例如3月作战中,分散歼灭国军约1.2万人,折合约1.5个师。
结论性数据
- 达标月份:1月、5月、7月、8月
- 未达标月份:4月
- 波动原因:国军战术变化、后勤补给限制及天气因素影响作战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