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在四川大渡河紫打地被清军包围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他的决策、环境条件以及清军的策略等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决策失误
石达开在战略选择上出现偏差。他选择了从紫打地渡河,而这一地区地势险要,大渡河水流湍急,不利于大规模军队迅速渡河。当遇到清军阻击和河水上涨等情况时,他未能及时改变策略,继续在原地停留,给了清军集结兵力进行包围的时间。例如,他错过了最佳的渡河时机,使得清军有足够时间部署防线,切断了他的后路和其他可能的突围路线。
环境不利
紫打地地区的地理环境对石达开的军队极为不利。当地多为山地,交通不便,部队行动受限。而且大渡河在雨季时水位上涨迅速,石达开到达时恰逢河水猛涨,这大大增加了渡河的难度。同时,周边少数民族部落与清军勾结,使石达开军队得不到必要的补给和支持,进一步陷入困境,被困在狭窄的区域内,容易被清军包围。
清军围剿策略有效
清军针对石达开制定了周密的围剿计划。他们一方面加强大渡河沿岸的防守,封锁各个渡口,阻止石达开军队渡河;另一方面,联合当地的势力,形成对石达开军队的合围之势。清军还利用石达开军队的困境,进行分化瓦解,使得部分士兵产生动摇,削弱了石达开军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最终成功将其包围在紫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