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黄孝慈在生命最后阶段仍以艺术为生命线,通过多种方式将毕生所学倾注于青春版《红菱艳》的传承。
1.远程沟通与细节把控
即便因治疗无法亲临排练现场,黄孝慈仍通过电话、视频连线实时指导演员。
- 关键场景示范:逐句示范唱腔,纠正青年演员的发音与身段。
- 剧本微调:根据演员特点调整台词节奏,确保传统程式与青春气息融合。
2.病榻前的“口传心授”
时间 | 指导形式 | 内容重点 |
---|---|---|
2016年10月 | 病房内一对一教学 | 核心唱段的情感层次处理 |
2017年1月 | 手写笔记传递 | 角色眼神与台步的细节规范 |
3.以精神力量凝聚团队
- 信念感召:多次强调“戏比天大”,激励团队克服排练瓶颈。
- 艺术托付:将个人演出心得整理成册,作为剧组长期参考依据。
4.最后阶段的现场坚守
2017年3月,黄孝慈在病情稍缓后坚持坐轮椅到场,亲自示范“红菱女”的经典水袖动作,并针对舞台调度提出调整建议,确保复排版本既保留原味又符合现代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