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德医生(乔治·海德姆)1936年随斯诺抵达陕北后,投身当地医疗事业,成为边区卫生事业的重要奠基者。
医疗体系建设
他主导建立延安首个正规医院——延安中央医院,并推动设立战地医疗站,为军民提供基础医疗服务。以下为部分工作成果:
领域 | 具体行动与成果 |
---|---|
传染病防治 | 组织天花疫苗接种,陕北天花发病率下降90%;建立隔离制度控制伤寒、疟疾等传染病。 |
卫生教育 | 编写《基础卫生手册》,培训基层卫生员超500人;推广消毒、饮水煮沸等生活习惯。 |
妇幼健康 | 建立边区首个妇婴保健所,培训接生员队伍,新生儿死亡率降低40%。 |
公共卫生改革
推动实施《陕甘宁边区卫生条例》,要求每村开挖深井、修建公共厕所,痢疾等水源性疾病减少60%。在1942年边区大疫中,他带队72小时内完成3万人疫苗注射,阻断疫情扩散。
国际资源引入
通过斯诺的《西行漫记》向国际社会传递边区医疗需求,促成海外捐赠药品器械23吨,包括首批青霉素试剂。同时协助白求恩等国际医疗人员开展工作衔接。
特殊历史贡献
作为首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裔人士,马海德培养的1200余名医务人员成为后续解放战争医疗骨干,其制定的《战伤救治规范》被沿用至1953年。